問
一汽大眾 logo 的演變歷程是怎樣的?
最初,第一代 logo 誕生于 1937 至 1939 年,由“Volkswagen”中的 V 和 W 疊加,周圍有齒輪和 4 個旗幟,設計者是后來設計甲殼蟲發動機的 Reimspiess。
1939 至 1945 年的第二代 logo 簡化了周圍旗幟,只留齒輪和 V、W 字母,且 V 和 W 比例接近現在。由于二戰,主要用在軍車上。
1945 至 1960 年的第三代 logo 用了 15 年,不僅在甲殼蟲車上,T1 廂式車上也有應用,字母加寬且比例協調,被一圈圍住。
1960 至 1967 年的第四代 logo 是唯一的方形,為進軍國際市場營造國際化形象。
1968 至 1978 年的第五代 logo 是極簡主義且采用藍色背景,與現在的藍色接近。
1978 至 1989 年的第六代 logo 藍色更明顯,字體從藍字白底變成白字藍底,大眾開始進入中國市場。
1989 至 2000 年的第七代使用淡藍色取代深藍色。
2000 至 2012 年的第八代啟用三維 logo,顏色更沉穩。
2012 至 2019 年的第九代立體感更強。
2019 年在法蘭克福車展發布的第十代 logo 回歸二維,有藍底白字和白底藍字兩個版本,風格更瘦更細。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最新問答
不同車型的駕駛體驗差異顯著,例如 A 級車操控性強,B 級車舒適性佳。A級車作為緊湊型車,軸距和排量相對較小,帶來的是優越的操控體驗,轉彎半徑小,駕駛靈活,能讓駕駛者充分享受操控樂趣。而 B 級車作為中型車,軸距和排量更大,車內空間寬敞,座
凱越汽車常見的故障有發動機故障燈閃爍、怠速不穩、發動機高溫以及發動機異響等。發動機故障燈閃爍可能源于燃油品質、三元催化器等問題;怠速不穩多是節氣門積碳過多所致;發動機高溫需排查冷卻系統故障;發動機異響要分析其特征,可能是變速器內部零件問題。
鄭州宇通客車在智能化發展進程中成果豐碩,持續引領行業前行。宇通將技術創新視為核心驅動力,其 L4 級自動駕駛微循環巴士已在多城常態化運營,累計里程可觀,覆蓋多種場景。自研車聯網平臺覆蓋全鏈條,提供多項服務。此外,“一云兩艙”接入 DeepS
奧迪 A4L 保養燈歸零錯誤,可能導致車主難以準確判斷車輛保養周期,還會影響車輛系統的正常運行與診斷。保養燈歸零錯誤時,車主無法知曉正確的保養時機,易延誤保養,長此以往,車輛性能與可靠性都將受到影響。同時,錯誤的歸零會讓車輛一些系統收到錯誤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甲殼蟲怎么樣?
甲殼蟲優惠信息有哪些?
甲殼蟲空間怎么樣?
甲殼蟲性能怎么樣?
甲殼蟲百公里加速怎么樣?
甲殼蟲安全配置怎么樣?
甲殼蟲智駕配置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