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獸摩托車的品牌歷史是怎樣的?
幼獸摩托車由本田打造,品牌歷史始于 1952 年,發展至今成就非凡。1952 年初代幼獸 CUB F 問世,獨特發動機布局受青睞,后自研發動機。1958 年彎梁車鼻祖 SUPER CUB(C100)登場,口碑助力本田成為行業佼佼者。此后各年代不斷推新,有設計變革、技術升級,還涉足公務車市場。2017 年總生產量達 1 億臺,持續書寫著幼獸的傳奇篇章 。
在初代幼獸CUB F誕生后,它的發動機源于舊日本軍用發電機改造,這種獨特的布局為其吸引了不少目光。不過,為了在競爭中取得更大優勢,本田開始自主研發更出色的發動機。
1958年絕對是幼獸摩托車發展歷程中的關鍵一年,彎梁車鼻祖SUPER CUB(C100)震撼登場。它配備了當時較為昂貴的四沖程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4.5PS,最高時速可達70km/h,自動離心式離合器的設計對于初學者來說極為友好,全覆蓋前擋泥板還能很好地保護騎手雙腳。盡管在初期盈利面臨困境,但憑借良好的口碑,SUPER CUB(C100)逐漸實現大規模生產,讓本田在摩托車行業脫穎而出,并且成功出口到美國市場,為品牌在國際上打開了知名度。隨后還推出了諸如面向美國市場的CA100等衍生車型,CA100帶有串聯座椅和踏板,進一步豐富了產品的多樣性。
到了1964 - 1968年這個階段,幼獸系列迎來了腦洞大開的設計變革。1964年發布過渡型產品Super Cub C65,1966年第二代Super Cub誕生,有普通和M(帶電啟動器)兩種型號,而且引擎從OHV改為OHC,提高了靜音性和耐用性。1968年C70也登上了歷史舞臺。值得一提的是,同期推出的CT50針對外賣需求進行設計,擁有獨特的主副變速箱結構和空氣懸架后貨架,展現了本田對市場需求的敏銳洞察力。
進入70年代,Super Cub在外觀和發動機方面雖無重大更新,但在1978年因法規變化,消音器、示廓燈、變速箱結構等都做出了改變。與此同時,Super Cub開始進軍公務車市場,為公務車行業提供定制化服務,在郵政領域表現得相當出色,進一步提升了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80年代的幼獸摩托車仿佛變身成為了大玩具,推出了多個改款和衍生車型。像CT110、Super Cub 50 Super Deluxe、Press Cub升級版本、CUB 100EX等車型紛紛亮相,部分車型在燃油經濟性、外觀設計等方面都有著創新之處。其中,1981年本田幼獸50發動機實現每升105km的超低油耗,在全球80個國家廣受喜愛。特別的衍生車型CUBRA也為品牌增添了別樣的色彩。
1996 - 2008年,幼獸系列進入全面電噴化階段。1996年配備自補輪胎Tough Tube,1998年停產70CC版本,1999年為符合排放法規馬力有所下降,還推出了Little Cub。2008年Super Cub實現電噴化,推出50cc款(AA01型)和110cc款(JA07型),并且離合器也得到了改進。
2012年對于幼獸摩托車來說又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發布的Super Cub從圓燈變方燈,并且開始在中國生產。同期推出跨界車型CROSS CUB,展現了品牌不斷探索新領域的決心。2017年部分車型回歸本田熊本工廠生產,Super Cub系列車型總生產量達1億臺,這一輝煌成就足以證明其在摩托車領域的卓越地位。2019年推出的極致版Super Cub C125,在發動機方面又有了進一步的改進,持續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產品體驗。
從1952年初代幼獸CUB F問世,到如今不斷推陳出新,幼獸摩托車歷經了多個發展階段,在設計、技術、市場拓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它不僅見證了本田在摩托車制造領域的不斷探索與創新,更憑借其自身的魅力和優勢,成為了摩托車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星,持續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出行與生活方式 。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