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車合同里有哪些常見的陷阱?
購車合同里常見的陷阱包含車輛信息不明、費用含糊、贈品有詐、提車日期不確定、可能買到庫存車、存在額外雜費等。車輛信息方面,年份款、配置等要明確;費用明細需具體,防止臨時加價;贈品要確定裝潢等明細、有無工時費及時間限制;提車得明確日期和違約賠償;庫存車需關注生產日期;合同要寫明無額外雜費。購車時多留意這些,才能避開陷阱。
在車輛信息部分,許多購車合同容易模糊車輛的關鍵要素。比如品牌標識號碼、具體配置以及顏色等細節,消費者往往容易忽視。一定要確保合同中清晰填寫這些內容,并且讓 4S 店蓋章確認,這樣才能保障所購車輛與自己心儀的一致,避免拿到手的車貨不對板。
費用含糊不清也是一大陷阱。除了要明確指導價、裸車價等常見費用外,保險費用、分期手續費、上牌費以及購置稅等都需在合同里詳細注明。有些不良商家會在后期臨時加價,讓消費者猝不及防。所以購車者務必仔細核對每一項費用,不讓商家有可乘之機。
贈品看似誘人,實則暗藏玄機。合同里要明確裝潢美容保養的明細,包括數量、品牌型號以及覆蓋范圍等。同時,是否需要工時費以及具體的時間限制日期都要寫清楚。不然到了實際操作時,可能會面臨加錢或者贈品過期無法使用的情況。
提車日期不確定也是常見問題。部分新能源廠家 APP 訂車可能不存在這個問題,但在傳統購車合同中,必須明確交車的具體時間,以及不能按時交車的賠償方案。這能保障消費者的權益,避免長時間等待且得不到合理補償。
另外,庫存車問題也不容忽視。一般來說,國產車生產日期超過三個月,進口車超過六個月,就不建議考慮。庫存車長時間停放,對電瓶和輪胎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合同里最好明確只接受生產日期三個月以內的新車。
合同中還得明確除規定費用外無額外雜費,并且最好再簽章確認??傊徿嚭贤葳灞姸?,消費者在簽訂合同前一定要仔細研讀,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確保自身權益不受侵害。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