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ttro技術經過了哪些重要的發展階段?

Quattro技術主要歷經了七代重要發展階段。1980年第一代誕生,采用開放式中央差速器等結構,后軸可手動鎖止;1986年第二代引入托森中央差速器,動力能主動分配;1988年第三代推出兩套系統,自動擋和手動擋采用不同中央差速器;1994年第四代加入電子差速鎖,動力分配范圍更廣;1997年第五代的托森差速器結構升級,前后輪動力分配比例改變;第六代托森差速器再度升級;如今第七代采用冠狀齒輪中央差速器,優勢顯著。每一代都在前代基礎上革新,推動著這項技術不斷向前發展。

第一代Quattro技術,為后續發展奠定了基石。開放式中央差速器等結構的運用,雖然后軸需手動鎖止,但這種創新設計讓車輛在復雜路況下有了更好的通過性,代表車型奧迪Quattro在當時嶄露頭角。

1986年的第二代Quattro技術,引入托森中央差速器是一大突破。正常行駛時,動力能以50:50的比例均衡分配至前后軸,一旦車輪出現打滑,最多75%的動力可迅速傳至附著力良好的車軸,顯著提升了車輛的穩定性與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奧迪80、90、100等車型也憑借此技術獲得消費者青睞。

1988年的第三代Quattro技術針對不同擋位車型進行優化。手動擋車型采用托森中央差速器(A型),而自動擋車型則配備電控多片離合器作為中央差速器,后橋還使用托森差速器(A型),這種差異化設計滿足了不同駕駛需求。

1994年的第四代Quattro技術加入電子差速鎖(EDL),配合托森B型中央差速器,動力分配范圍進一步拓寬,正常前后橋動力分配比例保持在50:50 ,讓車輛在各種路面條件下都能更自如地行駛。

1997年的第五代Quattro技術,托森差速器升級為C型,前后輪動力分配比例變為40:60 ,并且在特定情況下能在70:30和15:85之間靈活變化,像奧迪RS 4(B7)就完美展現了這一技術的魅力。

第六代Quattro技術中,托森差速器結構由平行齒輪變為行星齒輪,進一步優化了性能。

如今的第七代Quattro技術采用冠狀齒輪中央差速器,以體積小、重量輕、動力傳輸高效的絕對優勢,成為技術發展的新高峰。

總的來說,Quattro技術的這七代發展,每一步都凝聚著智慧與創新。從最初的基礎架構搭建,到逐步優化動力分配、提升應對復雜路況的能力,再到如今的高效先進,它不斷進化,為駕駛者帶來更卓越的駕駛體驗,也成為汽車四驅技術發展史上的璀璨篇章 。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深藍L07
深藍L07
15.19-17.39萬
獲取底價
新途V80
新途V80
9.58-23.96萬
獲取底價
問界M5
問界M5
22.98-27.98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豐田保姆車的售后服務挺不錯。豐田保姆車可享受全國質保,各地4S店會進行嚴格的PDI檢查,售后還有質量擔保。而且,客戶能在全國任意一家廠家授權的正規4S店保養,確保服務規范專業。4S店提供原廠純正配件,配備先進技術設備與高素質員工,維修高效高
富奇汽車的發展歷程豐富而曲折。它于1969 年 3 月在南昌起步,前身是南昌汽車制造廠,同年 10 月遷至撫州并幾易其名,1985 年正式定名為江西富奇汽車廠。期間,它生產過井岡山牌貨車等多種產品,還進行過技術引進與合作,推出多個車型。此后
進口標致 607 后期維修總體來說不算特別方便。一方面,它作為進口車型,零部件和維修技術存在特殊性,維修費用相對較高,2 萬公里左右還需進行一次較大保養,零件費和工時費都不低。另一方面,雖然保養時間和里程跨度較長,且質保期滿后部分維修件能與
廣汽本田 Fit 的操控性能十分出色。它短巧的車身與低重心設計,讓轉向輕巧靈活,在城市道路可輕松穿梭,新手和女司機也能駕馭。底盤調校得當,能有效過濾路面顛簸。其轉向系統反饋精準,懸掛系統經過優化,制動系統制動力充足。無論是日常駕駛還是應對復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