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e是哪里的車牌號碼
蘇州自古就是人間天堂。
今天,蘇州以其發達的經濟和旅游業而聞名。 2021年GDP將達到2.27萬億元,居全國第六位(僅次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被譽為“最強地級市”。蘇州經濟總量居江蘇省首位,GDP為1.64萬億元,比排名第二的南京高出38.4%。
蘇州的經濟實力遠強于南京。
“有天堂,有蘇杭”。蘇州自古就有“人間天堂”之稱,以園林、江南水鄉聞名。
但初到蘇州的游客會驚奇地發現,蘇州的車牌號居然是以“蘇娥”開頭的。其中,A品牌為省會南京,B品牌為無錫,C品牌為徐州,D品牌為常州。
江蘇城市車牌
一般來說,在國內其他省份,比如蘇州這個沒有省會的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車牌號往往排在省會“A”之后,比如深圳的“悅B”,“山東B”青島的“浙江”,寧波的“浙江”。乙”。
那么,為什么蘇州的車牌號不僅不能排在“蘇B”,還要排在C、D呢?
蘇州經濟總量居江蘇第一,車牌卻是一個令人費解的“蘇娥”
1.名揚蘇州
現在的蘇州只是江蘇省一個普通的地級市,但蘇州在歷史上還是相當顯赫的。自公元前514年建城以來,一直為吳國都城。春秋時期,吳國一度成為諸侯霸主,在中國歷史上影響巨大。
吳國都城蘇州,因城外姑蘇山而得名。
“蘇州”之名始于隋代。中唐以后,隨著大運河的貫通,蘇州一躍成為江南第一大州,人口十萬多戶,商賈富庶。繳納的糧食稅一度占全國的3%。
明末清初,蘇州是富商重地,光是田賦就占全國的十分之一。再加上資本主義萌芽,棉紡織、絲織業十分發達,進一步鞏固了蘇州的經濟地位。
正因如此,1667年清朝設立江蘇省時,下轄八州。它取蘇州府的“蘇”字,取江寧府(今南京)的“江”字,稱“江蘇省”,并以“蘇”為省的簡稱。
清廷有意將蘇州提升為江蘇省會。
對應省名,江蘇省其實有兩個省會,——江寧和蘇州。主管行政的江蘇布政司府和主管司法的江蘇省總督府均設在蘇州,主管防務的兩江總督府設在江寧。
清代實行“省-府-縣”三級行政體制。蘇南有江寧府、蘇州等五縣,其中蘇州最繁華,轄縣最多。此時的無錫只是常州府管轄的一個縣。
但1840年鴉片戰爭后,蘇州和蘇南沒落。先是上海成為通商口岸,上海租界崛起,再到太平天國浩劫,蘇州成為雙方必爭之地,昔日的繁華市井化為廢墟。
太平天國版圖
在上海成為江南乃至全國經濟中心的同時,蘇南地區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由于西方工業產品大量涌入中國,傳統的棉紡和絲織業急劇萎縮。
經過半個世紀(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的發展,上海租界已成為中國乃至遠東地區最繁華的商業城市。許多新鮮的“洋物”首先出現在上海。 1901年,上海有了中國第一輛汽車和第一張汽車牌照。
中國最早的車牌是在上海租界生產的,直到1947年才統一造型。
當汽車牌照開始進入國人的視野時,上海租界以外的中國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民國成立后不久,陷入軍閥混戰,缺乏強有力的政府,各地行政區劃更替頻繁。
2.沒落的蘇州
1911年辛亥革命后,以孫中山為首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江寧府成立,賦予江寧特殊行政地位,不再屬于江蘇省。因此,蘇州被短暫定為江蘇省唯一的省會。
1913年后,北洋政府建立“省—路—縣”地方行政體制,廢除“地級”。江蘇省分五道,蘇州、常州屬蘇常道,治所為蘇州(吳縣)。
北洋政府時期的江蘇省
1927年,國民政府正式改“江寧”為“南京”,建都。南京是“特殊省會城市”,不屬于江蘇省管轄。原屬于江蘇省的縣城上海也升格為“上海特別市”,脫離江蘇省,直屬江蘇省。
考慮到鎮江地處長江與大運河交匯處,交通優勢明顯,江蘇省于1928年定鎮江為省會。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掀起建城熱潮,一些工商業較為發達的縣被劃出單獨設立市。分出吳縣,置蘇州市。但在國民政府時期,市縣關系是平等的,“市”的管轄范圍只包括市區,范圍很小,不包括周邊的縣。
1930年,廢“蘇州市”,遷吳縣。
無錫榮氏創辦的面粉廠,標志著無錫近代工業的興起。
值得注意的是,無錫縣(歷史上曾長期隸屬于常州)在這一時期表現良好。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之后,蘇南整體沒落,但無錫縣卻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以容氏家族為代表,在棉紡、繅絲、面粉加工等方面實力雄厚。
從1895年開第一家近代工廠到1927年,無錫的工廠達到69家,總資本13956萬元,超過蘇州(263551萬元)和南京(122249萬元),在當時全國排名第六,因此無錫被稱為“中國第一座近代工業城市”。
▲1927年,無錫全國第六,江蘇第一。
無錫作為一個縣,現代工業的崛起非常突出。無錫工業是依靠民族資本發起的,堪稱民族工業的驕傲。
隨著工業的蓬勃發展,巫溪縣在全省的地位大幅上升,得到了江蘇省的支持。還專門成立了一個機構來管理巫溪縣,為以后巫溪在全省的排名打下了基礎。
▲隨著漕運的廢除,蘇州的衰落進一步加劇。
蘇州原有的棉紡織業在國內動亂和外國工業品的雙重打擊下急劇衰落。再加上取消漕運,鐵路取代大運河的運輸價值,蘇州的經濟支柱只有農業和絲織,逐漸成為上海經濟的“附庸”,在省內的經濟地位也逐漸低于無錫。
解放戰爭后期,蘇北先解放,江蘇省建制“名存實亡”。特別是徐州市(1945年10月設在銅山縣)是國民政府重點發展的工業城市,與山東省的經濟聯系更為密切,所以與附近的新海聯特區(今連云港)一起暫時托管給已經完全解放、局勢穩定的山東省。
▲抗戰時期無錫有很強的革命基礎。
1949年4月23日,南京、無錫同時解放,4月27日,蘇州、江蘇解放。針對江蘇省解放時間不同、蘇北蘇南差異較大的特點,將江蘇省劃分為蘇北行政區、蘇南行政區、南京直轄市三個省級行政區,實行不同的管理模式。
由于無錫縣在解放前受到江蘇省的重視,工業比較發達,所以無錫縣被分離出來,設立“無錫市”,作為蘇南行政區的駐地。
原本在省內默默無聞的無錫,行政和經濟地位僅次于南京。
蘇南行政區除無錫市外,還有松江、蘇州、常州、鎮江四個特區。特區的管轄范圍大致接近清朝的“政府”,而無錫縣的其余部分仍屬于常州特區。
▲蘇北是革命老區,但南京和蘇南是國民政府的核心區。
1950年,吳縣分離,設立“蘇州市”,直接隸屬于蘇南行政區域。與此同時,常州、鎮江以及蘇北行政區域內的南通、揚州、泰州、清江(今淮安)也相繼建成。徐州市和新海聯此時暫屬山東省。
三、尷尬的05
江蘇省這種分裂的建制一直持續到1953年,南京直轄市地位被撤銷,成為江蘇省省會。南京與蘇北、蘇南行政區合并,江蘇省建制恢復。
徐州市和新海聯(今連云港)也從山東省重新并入,形成江蘇省幾個省轄市的格局。
建國初期沿襲“市縣平級”體制,市縣實行“專區”管理。比如蘇州下轄蘇州和吳縣、常熟、昆山三縣。
蘇州雖然名義上是省轄市,實際上是由特區管理。徐州、常州、南通的情況也差不多。
▲1953年江蘇省恢復建制時,無錫是蘇州的一個孤島。
1958年徐州、常州、蘇州、南通等四市降為特區轄市,直到1962年才恢復為省轄市,并擔任特區駐地。同年,連云港由徐州下轄市升格為省轄市,地位相對較低。
1970年,“特區”更名為“地區”。這樣,除了省會南京,只有無錫自始至終是省轄市,沒有“無錫地區”,可以算是唯一真正的省轄市,僅次于省會南京。
▲江蘇行政區地圖
經濟上,蘇州雖自清末以來急劇衰落,但人口和經濟基礎仍優于省內其他城市。但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江蘇省對蘇州的定位是絲綢工業和農業,只有一些民生輕工業。
常州和無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近代有很好的工業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們更加重視機械和化學工業等重工業。徐州自古以來就是蘇北的戰略重鎮,現在又是隴海線和京滬線的交匯點,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在江蘇省的支持下,無錫、徐州、常州的經濟水平逐漸趕上蘇州。
▲徐州一直是戰略要地。
1980年,我國開始制定行政區劃代碼,江蘇省代碼為32位,然后對各市進行編碼。這個編碼對后來的車牌號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影響。
江蘇省城市排名的原則是行政地位優先,經濟地位次之。省會南京當然是01,或者3201。無錫,唯一沒有變化的省轄市,排名02。
接下來,就輪到該地區管理的各省轄市了。
▲改革開放前,蘇州以輕工業為主,絲織以出口為主。
1953年江蘇建省時,徐州、常州、蘇州、南通同時成為省轄市,1962年恢復為按地區管理的省轄市,資格完全相同。
然后呢?誰應該排03?這個時候經濟地位就發揮作用了。
在行政區劃代碼中,省轄市和地區是分開排列的,省轄市之間的經濟實力競爭只取決于市一級。1980年,蘇州的國民生產總值(GDP)為11.89億元,低于無錫的17.16億元,略高于徐州的11.41億元和常州的11.23億元。
▲蘇州因為縣多所以值高,但是城市排名比南京無錫低。
這樣看來,蘇州應該排在03。而蘇州以絲織和民生輕工業為主,對全省貢獻不大。
徐州、常州的重工業要服務全省,但在省內的經濟地位比蘇州高。
另外,為了平衡江蘇省與蘇南蘇北的資源,徐州是蘇北最大、最發達的城市,對促進蘇北發展有積極意義。03給了徐州這個特色。
常州人口比蘇州少,人均GNP其實比蘇州高,工業化程度比蘇州略高,所以拿到04也不奇怪。
于是,蘇州被排在了尷尬的05,一個既不能代表歷史地位,也不能反映當今城市經濟實力的序號。
▲“地區”還有行政區劃代碼,1983年和“地區”一起撤銷。
南通經濟實力太弱。1980年,國民生產總值只有7.88億元,落后蘇州0.6%不足為奇。連云港地位更低,排名只有07。
1983年后升級為淮陰(淮安)、鎮江、揚州、鎮江,后為泰州、宿遷。行政區劃代碼和車牌號基本都是按時間排序的。
各省轄市排列好后就輪到“地區”了。江蘇省“地區”的行政區劃代碼劃分原則很簡單,從北到南直接按空的順序排列。最北的徐州地區是21,也就是3221,最南的蘇州地區是3227。
隨著1983年“地區”的撤銷,其行政區劃代碼也隨之廢止,所轄縣全部劃歸相應省轄市,采用省轄市代碼,最終形成“省-(省)地級市-縣”三級制
▲“地區”撤銷后的江蘇省13個市
四、“牌牌坐”
1992年,我國發布了新一代汽車牌照,也就是現在的車牌。城市車牌的排列沒有統一嚴格的標準,各省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江蘇省各市車牌按照行政區劃代碼排序。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依次是阿蘇、蘇B、蘇C、蘇D、素娥。蘇州的行政區劃代碼是05,對應的車牌是“素娥”。
▲江蘇省車牌字母按行政區劃代碼排序。
山東省也有與車牌對應的行政區劃代碼,但不存在幾個城市同時成為省轄市的情況,完全可以按時間來安排。1949年只有濟南和青島兩個省轄市,青島無可爭議的成為02和山東B。
福建省的車牌排列脫離行政區劃代碼,從省會福州開始順時針旋轉。所以福建廈門的行政區劃代碼是02,但是車牌是閩d。
▲車牌字母排序沒有統一標準,福建省的排序明顯比江蘇省整齊。
車牌排名在廣東省比較特殊,粵B、粵C、粵D分別是深圳、珠海、汕頭。這是對三個經濟特區的照顧,完全打亂了原來的排序方式,也體現了經濟優先的原則。
五、復興的蘇州
現行的行政區劃代碼是1980年制定的,車牌號也是1992年的產物,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素娥”恰恰反映了當時蘇州在江蘇的綜合排名。其行政地位低于無錫、徐州,經濟地位不如徐州、常州。
如今蘇州的經濟強勢地位是改革開放后開始的。80年代中后期旅游業興起,90年代蘇州-新加坡工業園區開建。以此為起點,蘇州外向型制造業發展迅速。
▲蘇州的經濟騰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加坡工業園區。
經濟的繁榮帶來了汽車消費的快速增長。2018年,蘇州汽車保有量達到395萬輛。因此,一個“素娥”是不夠的。2019年1月5日,蘇州啟用“蘇U”車牌,成為江蘇首個也是唯一一個“雙車牌”城市。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