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入門到高端,中國新能源算是把“內卷”給覆蓋到了每一個階層上。在不“卷”就得被淘汰的當下,一款車若想站穩高端,既要“堆料”來展示誠意,也要“革新”來建立優勢。而即將上市的騰勢N9,便是做到了這兩點的代表車型,也是新一批國產旗艦的代表作。車輛以5258mm的長度、3125mm的軸距刷新了全尺寸SUV的上限,比理想L9、問界M9們大上一圈之后,比亞迪能不能為50萬級旗艦SUV市場撕開一道口子呢?
與許多旗艦SUV一樣,騰勢N9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龐大,可它用燈組、用結構上的創新,做到了“大而不笨”。在方正車頭上完成的封閉前臉打造,既有硬派SUV的硬朗效果,也用雙星冕分體大燈+矩陣式LED,以及邊框上的弧度解決了呆板問題。而出現在前風擋上方的三目攝像頭與瞭望塔式激光雷達,則在宣示著車輛的智能化底色。
很多人都說騰勢N9的側身像路虎、像游艇,的確,無論是嚴絲合縫的車身面板焊接,還是通過沖壓實現的平直車身線條,甚至是短前懸+長后懸的比例組合,它都有攬勝這類傳統旗艦SUV的氣場。但就像我們所見的,從車門把手到電子后視鏡,再到D柱等結構上的融合傾斜,它在細節上依舊強調了不同于傳統車型的科技感。
車尾最值得玩味的是豐富的層次感:不用貫穿式尾燈應該說是值得鼓掌的,其上下雙層燈帶雖然沒有實際貫穿,但依舊在進行對向靠攏。而頂部尾翼會隱藏后雨刮、后保的上翹設計則展示了更大離去角,這些都是騰勢N9“剛柔并濟”的設計革新,看上去就會比理想L9們更符合當前旗艦市場“既要又要”的審美需求。
進入到座艙,17.3英寸觸控屏左右均布局有一塊12.3英寸全液晶屏,分別承擔儀表與副駕娛樂功能,而四輻式方向盤前則布局著投影面積為50英寸的AR-HUD抬頭顯示。同時,車輛二排也出現了17.3英寸吸頂屏,并提供了對應的多媒體控制。在多媒體之外,艙內采用了以深淺撞色為主的裝飾,并通過木紋飾板、鍍鉻進行多區域結構的混搭點綴,既不會讓座艙像問界M9等車那樣過于簡潔、千篇一律,也沒有因為保留多區域的控制結構與傳統裝飾而顯得過于臃腫。
提到裝飾,車輛在舒適塑造中啟用了大面積的真皮,除了方向盤,Nappa真皮會在座椅上產生荔枝紋樣式,而三排座椅全方位的可調設計,確保了三排座椅都能保持足夠高的體感舒適與乘坐靈活性。而且在舒適方面,高端新勢力的“冰箱、彩電、大沙發”軍備競賽,騰勢N9也同樣卷入其中,前后雙冰箱、帶主動側翼+腿托+按摩的沙發座椅,還有我們所見到的前后五屏聯動等等,都讓騰勢N9做到了無可挑剔。
要說創新,車輛雖然屏幕多、功能多,但它在屏幕布局與設計上做到了互不干擾、功能操作上也能實現獨立操作,而且包括第三排也做到了多媒體娛樂覆蓋,可通過接口實現支持AR眼鏡接入。當然,在交互方面,華為系搭載的鴻蒙智艙依舊是行業中最領先的,而騰勢N9的“高端DiLink”能否在流暢度、生態豐富性等方面與問界M9匹敵,還需等待實測驗證。
智駕方面,“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以一顆激光雷達為核心,在硬件上,騰勢N9也是毫不含糊的。而在功能上,目前為止,NOA高速領航輔助與全場景泊車已是標配,而作為易三方技術平臺的產物,騰勢N9也將會搭載易三方泊車,通過定輪轉向等實現比肩A級的轉彎半徑、蟹行模式、圓規掉頭等等功能。當然,相較于已經推送NCA城區智能領航的問界M9,騰勢在智駕算法、在功能交付方面仍有進步的空間。
動力方面,騰勢N9將提供2.0T專用發動機與三電機組成的插混系統,將帶來680kW的電機總功率,而純電版總功率則為710kW,讓騰勢N9可以躋身4秒級俱樂部。同時,通過搭載46.996kWh刀片電池,插混版的CLTC純電續航或將超過200km,覆蓋日常通勤是完全沒問題的,并可實現1300km的CLTC綜合續航。
底盤方面,騰勢N9將采用前雙叉臂+后五連桿式獨立懸架組合,并將加入云輦-A智能空氣車身控制系統,配合后輪雙電機獨立轉向的實現,車輛從舒適性能到操控性,再到一些極窄或特殊場景的駕駛通過性等等,都將會實現全方位兼顧,在多路況駕駛能力上會比問界M9、理想L9都要出色。
寫在最后
從更大的空間、更多的屏幕、更強的動力,再到“堆料”+“革新”的二合一,騰勢N9正在試圖重新定義高端新能源SUV的價值標準,在不犧牲豪華智能的情況下,就能把性能,甚至是多路況駕駛性能給同時掌握在手中。客觀來說,目前騰勢N9想要在智能方面優于問界M9還不太現實,但鑒于車輛在三電等核心素質上的統治力,騰勢N9的確有希望去爭一爭“50萬級SUV的價值標桿”,并真正代表中國旗艦去搶奪原本屬于BBA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