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如果你看懂了上汽集團展臺,那么你就看懂了這屆上海車展,看懂了未來中國汽車企業,尤其是大型汽車集團努力和前進的方向。

國家會展中心的四葉草里,3.1號館被上汽乘用車、上汽大通、智己汽車、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共六家整車企業、十個品牌、上百輛新車填的滿滿當當。這種打包式整體亮相此前從來沒出現過。

11個展臺看似面對面分列兩隊,實際上是背靠背地圍坐在一起。串聯者,正是上汽集團。這家企業長期以來國內最成功車企稱號的擁有者,正通過一系列的組合操作,開創一個新的局面。
這個局面,對于上汽集團自身而言,是上汽基因的必然。對于中國汽車工業而言,尤其是對和上汽集團類似的體型龐大的汽車集團而言,稱得上是一個范本,或者說,如同一個標準答案一般:
國內自主板塊方面,重新對品牌及定位進行梳理,讓層次更分明,任務更明確,形散而神聚。
1、榮威品牌:in China for China,定位滿足美好生活向往的國民車。其中,榮威字母標,定位to C市場;獅標,定位to B市場;R標,定位精選系列AI汽車。
2、MG品牌:China for Globe,定位為年輕人打造的dream car,年輕無界, Young Forever 智領風尚。
3、智己品牌:定位高端智能電動領軍者,是上汽品牌向上的踐行者、創新技術的先行者。
4、上汽與華為聯合打造的全新品牌“SAIC尚界”,定位為“風格至尚、科技至尚、信賴至尚、人人至尚”、面向主流市場的鴻蒙智行生態新選擇,首款車型預計20萬級。
5、上汽商用車:將與頭部跨界企業開展協同、拓展生態合作,積極打造普惠為民、互利互贏的商用車產品。

國內合資板塊方面,全面轉入合資合作2.0新時代:上汽大眾,技術共創,美美與共;上汽通用,品牌煥新,技術迭代;上汽通用五菱,品牌向上,人民神車。繼續深化與大眾、奧迪、通用等合資伙伴的合作,憑借自身在智能電動化領域的深厚技術儲備,逐步走向反向賦能合資品牌的道路,領銜中國市場的合資品牌走向合資2.0時代。
國外方面,以“全球視野+本土匠心”的組合戰略打造本地化體系生態,實現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創造”,從“產品輸出”轉向“標準輸出”。將全球市場為劃分N個區域,利用智能化、電動化技術先發優勢,形成各區域個性化、智慧化產品方案,做到“全球化思維,本地化行動”。打造全球汽車品牌MG,全球累計銷量已超500萬輛,在海外20多個國家位列銷量TOP10,全球競爭布局以具備堅實基礎。
產業鏈方面:零部件業務將聚資源、中性化、整零同,即多家底盤企業合而為一,發力智能底盤的研發和落地;上汽清陶、智能底盤研發等企業統一納入華域汽車管理,實行市場化、中性化定位;在電動智能網聯的核心領域,構建系統集成能力,賦能整車企業產品競爭力的再提升。
此外,在“平權推動進階,共創美好出行”的全新發展理念下,上汽將不設技術圍墻、不做生態孤島、不懼跨界競爭。目前,智能輔助駕駛領域,“地大華魔”已經齊聚上汽;智能座艙領域,將滿足手機全生態(鴻蒙、安卓、IOS)無縫銜接;在AI交互新體驗領域,打造懂你的汽車。

從業務角度總結,就是自主合資兩翼齊飛,國內海外雙弦合鳴。
上汽集團的改變從未改變
近年來市場變化所提出的挑戰,對于上汽集團和許多大集團而言,答案等同于開卷,而且一直都在。真正的困難,根本原因還是大象難轉身。事實上,上汽的改變一點不晚。大概很多人已經忘記或者并不知曉,2006年上汽集團就開始強調發展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車,并最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電氣化戰略?。2014年,在國內率先提出了汽車行業面向未來的“新四化”(汽車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共享化和國際化)發展趨勢。
2017年。榮威eRX5純電版銷量破萬,旗下的新能源車的成績位列前茅。2020年上汽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2萬輛。這一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占有率為6%。2021年,這一數字為15%;2022年、2023年分別為30%、36%;2024年全年超過50%。真正的巨變周期,其實只有短短的三年。
要知道,傳統燃油車時代的研發周期一般在4到5年左右。這也意味著,大眾的消費習慣,在不到一輛新車研發周期的時間內,幾乎發生了方向性的改變。
所以,行業的格局所發生的變化用翻天覆地來形容也豪不為過。隨著人們在汽車這件大宗商品消費結構的變化,行業的生態、企業格局必然隨之變化,當然,相伴而行的自然是一系列的挑戰。
因此,以傳統燃油車為主要銷售產品的車企,當市場數據呈現的結果不再向好時,質疑也隨之而來。公眾的誤解,對于上汽集團而言,猶如“心中的一座大山”。
一言以蔽之,不僅僅是上汽集團,任何一家成熟的企業,都無法做到馬上ALL IN新能源。唯一可以ALL IN的,就是做好技術投資,為好產業的上下游協調和兼容做好準備。
2022年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應運而生,匯聚了整車產品、前瞻技術及技術底座的研發力量,為電動智能網聯技術的產業化奠定了堅實基礎。截止去年,上汽公開的技術資源和儲備包括但不限于可以為集團各業務賦能的“技術底座”。
今年的上海車展上,上汽集團完成了與Momenta、寧德時代、QQ音樂、火山引擎、百度、阿里云等企業深度合作伙伴的簽約。
去年6月,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簽署多項有關上汽大眾新產品項目的技術合作協議。到2030年,上汽大眾將推出18款新車型,其中有15款將專為中國市場開發,包括8款純電動車型、3款插電式混動車型,并將首次推出2款增程式車型。

由上汽大眾導入生產并負責銷售的ID.ERA將是大眾集團下一代電動化轉型產品中,最具競爭力的車型。上汽奧迪E5 Sportback首次搭載華為乾崑智駕技術,讓燃油車用戶也能享受高階輔助駕駛;別克“逍遙”超級融合架構則以“三車身+三能源+三驅動”的模塊化設計,另外上汽別克向還外界推出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并同步發布了可支持純電、插混和增程三種不同動力形式的全新電子電氣架構,展現了合資品牌在新能源時代的硬核實力。
未來3年,上汽將依托自身深厚的電動智能網聯技術積累,將推出包括SUV、轎車、MPV、皮卡在內的17款全新海外車型。值得一提的是,搭載全新HEV混合動力系統的車型也將覆蓋全球主流細分市場,固態電池等顛覆性技術也將實現落地應用。
全能源路線、具有前瞻和充分競爭力的全新技術、全方位的產品更新,這就是一直在改變的上汽。
沒人會質疑明天全球最好的汽車產品注定要誕生在中國。但它的制造者,有自主品牌的同時,也一定不會缺少合資品牌的身影。從本質上而言,自主也好,合資也好,都是中國汽車市場的品牌,都具有一定的“中國”基因。
這也是中國汽車工業新時代中產業和技術升級、進步的必然。這樣的場景,上汽集團自然不會缺席,在每一個領域都不會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