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文章

拆解全球車企財報:高負債背后的真相與啟示

全球汽車網-太平洋號
品質汽車 風靡全球
+ 關注
AI選車專家

近期,眾多國內外上市車企迎來財報季,2024年報、2025一季報接踵而至。不同市場表現下的車企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財務圖景:有的企業持續增長,有的仍深陷虧損。盡管市場體量不同使得直接對比財務指標意義有限,但資產負債率這一關鍵指標,在當前經濟上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成為了業內關注的焦點。

汽車產業作為制造業的關鍵產業,具備重資產、長周期的典型特征。前期投入大、收獲回報慢就自然導致了資產負債率的上升。從2024年財報來看,負債率高是國內外主流車企的普遍現象。從通用汽車、大眾奔馳、豐田等全球巨頭,到比亞迪、吉利、上汽、長安等國內頭部車企,資產負債率大多在60%以上。在變化趨勢上,國內頭部車企的資產負債率情況普遍優于海外,呈現加速下降的態勢。值得關注的是,比亞迪在近半年負債率下降近七個百分點,已降至70.7%,按照此趨勢今年內負債率很可能下降至“6”字頭。

盡管高負債是車企共性,但如果逐一拆解負債結構,不難發現其實每家車企的債務情況各不相同。結合規模來看,可以看出銷量越大、營收越高,需要的原材料等采購成本也就越大,總負債就越高。在全球巨頭中,2024年豐田和大眾的總負債均超萬億元,并且都超過了同期營收。

然而,總負債并不是衡量一家企業債務負擔的唯一標準。事實上,總負債包含有息負債與無息負債兩類款項。顧名思義,無息負債不需要支付利息。而有息負債主要是向金融機構等借款,需要支付利息,這部分債務更能反映企業真實的債務壓力。對比國內外主流車企的有息負債,同樣出現了“西高東低”的現象,通用汽車、奔馳、寶馬、斯特蘭蒂斯、本田、現代汽車的有息負債都達到數千億規模。然而,國內主流車企對于有息負債依賴性較低。如比亞迪有息負債約286億元,在總負債占比僅為5%,在國內外主流車企中有息負債占比處于最低水平。

以同等規模的國內車企和國際車企作對比,更能看出國內車企在負債指標上的優勢。以比亞迪為例,其2024年銷售427萬輛,與通用、福特在差不多的規模水平上。作為對比,福特和通用2024年的資產負債率為84.27%和76.55%,而比亞迪為74.64%。福特2024年總負債在同期營收的占比均超過100%,比亞迪則僅為75%。通用和福特的有息負債分別占總負債的61%和66%,比亞迪則僅為5%。從各個指標上,比亞迪的償債壓力小許多。

值得注意的是,應付賬款(未到期的供應商貨款)也是衡量企業運營健康度的重要指標。通過應付賬款占營業成本的比例可判斷其合理性:比例越低,企業未到期支付供應商貨款的比例越低。

在國內主流車企中,蔚來應付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52%,長安為49%,長城汽車為39%,上汽集團為38%,比亞迪為31%。在付款周期方面,據Wind數據,截至2024年末,比亞迪與向上游供應商付款的平均周期是127天,為業內最短之一,體現出強大的供應鏈管控能力。

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愈發迅猛,國內車企的業績增速明顯高于海外車企,但高負債經營可能引發高風險的質疑聲也隨之而來。但綜合國內外車企2024年財報的各項數據來看,中國車企負債情況在全球并不算高,高負債也不意味著高風險。在全球汽車產業智電轉型日趨加速的當下,無論是“大象轉身”的傳統車企,還是不斷擴張的“新勢力”,都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融入。究竟誰能“笑到最后”往往不僅取決于誰賺的更多,更取決于誰身上擔子更少,能夠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均衡好資產與負債的規模才是真正的王者。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感謝原作者。
13
05-06
智駕大橫評

相關車系

更多>>

相關推薦

熱門文章

|
国产人成亚洲第一网站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