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二廠花落誰家?昔日小甜甜變成牛夫人?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關于特斯拉在中國興建超級工廠的項目,從2018年開始傳出消息,到2019年1月7日開工,再到2020年1月7日正式開始交付。在看慣了漫長繁瑣審批流程的國人眼里,一切堪稱神速。如今,國產Model 3/Y爆炸性的銷量使得特斯拉得以提前幾年還清100多億人民幣貸款,其中帶來的效益和"教學效果",不僅對上海意義非凡,且對整個中國汽車產業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雞蛋雖然好賣,但也要給母雞來得及下蛋才行。目前,特斯拉就面臨著巨大的產能不足,此前馬斯克還宣稱的2030年達到2000萬的產銷量,單就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廠的情況來看,既要照顧國內,還要考慮到每季度初向海外運輸的車輛訂單,僅靠目前上海超級工廠設計45萬年產能,實際已經逼近70多萬的年產能,仍然是不夠的。于是,有關特斯拉即將興建第二座超級工廠的消息不脛而走,而全國有汽車工業基礎的城市也紛紛在爭奪這塊"唐僧肉",日前還有消息指新廠即將落戶青島,不過最后還是被官方辟謠了。關于新廠的猜測和各種建造來由又是怎樣的呢?小編就帶大家詳細看看。
近期,據有關媒體報道,特斯拉中國第二工廠將落戶中國(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并聲稱,如果一切順利,一年后,全新的特斯拉工廠將會出現在青島西海岸新區。不過,特斯拉中國區副總裁陶琳很快就在微博辟謠:"特斯拉非常榮幸能為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貢獻力量,也會持續堅定加大在中國的投入。最近接到很多媒體關于第二工廠的詢問,恕無法一一回復,目前網絡上關于特斯拉第二工廠選址的信息不屬實。"
隨著特斯拉官方辟謠,讓特斯拉第二座超級工廠的選址變得撲朔迷離。
不少人認為,雖然陶琳在辟謠中稱“特斯拉第二工廠選址”信息不實,但并沒有否認“特斯拉第二工廠”,再加上特斯拉目前仍面臨產能不足的問題,特斯拉將在中國建設第二座超級工廠這個打算早已經傳得沸沸揚揚,對于特斯拉中國第二座超級工廠的潛在落戶地的猜測和討論從未停止。
2008年,特斯拉最早研發的第一輛車是以英國路特斯Evora為基礎的純電動跑車Tesla Roadster。不過對于特斯拉來講,標志著該企業進入新紀元的2009年誕生、2012年交付的Model S。2014年,Model S正式在國內上市,售價為73.4和85.25萬。在當時的普羅大眾來講,純電汽車仍然是實驗性質濃厚的產品,甚至是“笑話般的存在”,Model S主打劃時代的中控巨屏和高性能四門轎跑姿態,用豪車的姿態一舉打破了電動車的刻板印象,成為富人的新玩具。然而,因為關稅和運輸成本等因素,Model S和后來誕生的Model X因為其高昂的價格,在2017年的銷售成績僅為14883輛。
然而,當時的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充斥著騙補的"工業垃圾",其產品力低下且售價不低,因此即使那時特斯拉的生產和財務狀況并不漂亮,但憑借領先于時代的科技,在消費者心中實打實地建立起高大上的形象。而2016年3月面世的Model 3,更把特斯拉的車型矩陣下放到中級轎車的門檻,令更多消費者負擔得起,這也意味著特斯拉從那個時候開始走量了。
不過,Model 3的到來還未能代表特斯拉的國產計劃開始醞釀,關于此計劃的萌芽,甚至還可以追溯到特斯拉首輛汽車的誕生時期。原科技部部長萬鋼曾說,早在2008年就與馬斯克接觸過,那時還去北美特斯拉總部試駕過當時開發的第一輛電動汽車,并在此后一直保持著聯系,2014年馬斯克第一次來到中國時,還與他共同探討電動汽車發展中的問題和中國的優勢。也就是說,那時中國的高層應該已經非常清晰特斯拉在電動汽車的技術優勢,可能已經在謀劃將其引入中國,以市場換取產業鏈的成熟。而特斯拉品牌的在國內的成功建立以及走量的Model 3誕生,代表著天時地利人和即將完美融合。
2018年,發改委和商務部發布《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版)》,在原有規定“汽車整車制造的中方股比不低于50%”的基礎上,增加了“除專用車、新能源車外”。而此時特斯拉也逐漸走出產能困擾,雙方迅速展開了就中國建廠事宜的探討,上海隨后就為特斯拉在貸款、土地、審批等多個環節一路開“綠燈”,2018年當年簽約、當年取得土地、當年獲取施工許可證,2019年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交付,進展極為神速。
對于國產特斯拉的強勁表現,相信無須小編贅言,大家也有目共睹。因此到今年10月初,外媒就報道特斯拉已全部償還當時為建設中國上海超級工廠所借的貸款,共計14億美元(參與的銀行包括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以及上海浦發銀行)。特斯拉償還這筆貸款的期限是5年(60個月),截至今年3月末這筆貸款的余額為6.14億美元,據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是用其中國業務所賺取的利潤償還了這筆貸款。
而馬斯克也在推特上對該新聞進行評論:“特斯拉有債必還”(來自美劇《權力的游戲》經典對白“Lannister always pays his debts”),間接證實此消息。。
根據乘聯會公布的數據, 上海超級工廠第三季度的總產能為13.32萬輛。從特斯拉此前的新聞稿可得知,上海超級工廠在今年前三個季度的產量已超過30萬輛,也就意味工廠已處于超負荷運行狀態。
在10月7日的特斯拉年度股東大會上,馬斯克曾表示,有信心保持至少50%的交付量增長率,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年銷量2000萬輛。雖然特斯拉方面多次表示,仍在繼續擴大上海超級工廠的產能,但擴產遠不能滿足需求。此外,馬斯克多次公開表示特斯拉“供不應求”,再加之德國的柏林超級工廠建設、開工屢次遇阻,分析人士認為,盡快在中國建成第二工廠或許是特斯拉實現產能再度升級的良方。
據乘聯會公布的中國汽車銷量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特斯拉批發銷量再次超過5萬輛,達到了54,391輛,同比增長245%。其中,特斯拉中國所生產的出口車型首次突破4萬輛,今年1-10月特斯拉中國出口量已近15萬輛。
1-9月份,特斯拉在國內累計銷量30.6萬輛,光是特斯拉Model Y的銷量就高達33033輛,環比8月份的11576輛,暴增近300%!而一直是的SUV銷量王者的哈弗H6,9月份銷量為23341輛,比起Model Y少了近一萬輛之多,連續了99個月的冠軍寶座就此斷送在Model Y身上,要知道,后者僅在今年年初才上市,H6系列早已經是打滾市場多年的”老油條“。
其實Model Y登上冠軍寶座早已有跡可循。在今年1月份上市后,Model Y在首個完整月就出師告捷,交出了4630輛的答卷,位列新能源車榜單第3名,到了5月,銷量就迅速攀升到1萬2728輛,盡管6月有輕微下跌,為1萬1623輛,但無阻它位列榜單季軍。
沒多久后,特斯拉還推出了售價僅為27.6萬元的Model Y標準續航版,用磷酸鐵鋰電池取代了三元鋰電,續航里程(525km)基本和原來的三元鋰電版本持平,百公里加速僅需5.6秒,這樣一來,以特斯拉近年以來打下的高檔形象,加上誘惑的價格,使Model Y更加有叫板豪華品牌入門中型SUV的能力,別忘了,在一二線城市,它比那些燃油車還擁有牌照政策上的傾斜,Model Y的賣座就更不稀奇了。
不過,Model Y能以N倍速快進到第一名,除了國內消費者響應熱烈和政策加持之外,其實也有巨大的外力因素使然。在今年7月份特斯拉中國新車銷量為32968輛,其中出口24347輛,國內銷售8621輛。8月份特斯拉中國新車銷量為44264輛,其中出口31379輛,國內銷售12885輛。9月份特斯拉中國新車銷量達到了56006輛,其中出口僅有3853輛,國內銷售了52153輛。從這里可以很明顯看出,特斯拉超級工廠在7、8月都在為出口讓路,到了9月,出口和國內銷量的占比發生了極大比數的扭轉。
2021年7-9月特斯拉中國銷量一覽表 | ||||
月份 | 總銷量(輛) | 出口(輛) | 國內銷售(輛) | 出口占比 |
7 | 32968 | 24347 | 8621 | 73.85% |
8 | 44264 | 31379 | 12885 | 70.89% |
9 | 56006 | 3853 | 52153 | 6.88% |
按照特斯拉的交付規律,它在季度初的產能將主要用于解決海外市場的訂單,而季度中后期的產能才用于滿足國內市場。盡管除了上海超級工廠之外,特斯拉還有美國弗里蒙特工廠、德國柏林超級工廠(產能爬坡中)、美國奧斯汀超級工廠(建設中),但由于柏林工廠產能還沒跟上,因此歐洲人開的Model Y目前還是中國制造的。于是在7月開始,上海工廠調整為特斯拉的全球出口基地,主要發往歐洲,而待柏林工廠那邊跟上產能后,上海工廠對歐洲市場的”照顧“才會逐步減低。
這就解釋了為何7、8月出口比國內銷售量高那么多了,兩個月訂單都積壓到9月交付,成績不爆才怪。
(位于德國柏林的超級工廠在10月9日才開工投產,峰值產能10000輛/周,不過目前還處于產能爬坡期,預計未來產能最高可達50萬輛/年,主要供應歐洲當地市場,屆時上海超級工廠的壓力就能得到極大的緩解。)
(位于美國德州的奧斯汀超級工廠也預計于今年年底投產,產能為25萬輛/年,投產后將立馬部署總裝線用來"喂飽"Model Y。另外,該工廠在2023年也會生產電動皮卡Cybertruck和Semi。)
不過,從乘聯會最新公布的銷量排行榜可以看到,Mode Y的10月份銷量在SUV榜單中又出現下跌,而且去到了第13名的地位,哈弗H6又重回冠軍寶座。這也印證了前文所講的特斯拉交付節奏,這樣來來回回的不穩定切換,顯然不是長久之計。
自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建成后,就像一顆掉到沃土里的種子般,迅速生根發芽壯大,前后有多家特斯拉上游供應商不斷入駐,這些供應商最遠離特斯拉工廠也只是幾十分鐘路程,由此產生的產業集群思維,不僅使得臨港整個產業鏈擁有巨大的抗風險能力,還保證了整體產業鏈的穩定性,有效應對“全球供應”中薄弱的環節,例如疫情期間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快速復工就是一個令所有人羨慕不已的能力。
如今,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本土化率已經超過了90%,公司員工中國人占比幾乎為100%,意味著隨著規模的擴張、技術溢出效應、人才培養等,不僅使得其上下游產業鏈加速完善和技術革新,還同時等于培養了一整套完整的優秀供應商,例如作為特斯拉熱管理系統的核心供應商三花智控,就已經拿下大眾、通用、沃爾沃等多家車企共計140億元的訂單。
從較為宏觀的角度來看,外資在上海貢獻了超過1/4的GDP、超過1/3的稅收、2/3的外貿進出口和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以及1/2左右的規模以上工業研發投入。 特斯拉受到的各種政策的優待、不斷簡化優化的審批流程等,將成為外資進駐上海的范本,由此繼續提升上海的招商引資吸引力和加大完善高新科技產業鏈,進一步展現中國的態度。
對于能夠獲得特斯拉青睞的城市來講,表面似乎僅是一家新能源行業標桿的工廠入駐,但實際上只需要付出一些優惠政策,所能帶來的連鎖積極影響是巨大且長期的。 就像當年三星在西安建廠,就為西安帶來了上百家配套企業,直觀帶動當地產業鏈的升級和完善,從而創造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經濟利益;另外還會創造數量龐大的就業崗位以及留住當地高校人才,并且還會引來不少外部人口的輸入。
· 青島
根據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最新公布的數據,2020年青島整車產量近120萬輛,已連續3年突破百萬,其中新能源汽車近13萬輛,創歷史新高;青島全年汽車產業增加值增速超過20%,對青島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45%。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汽車產量為2522.5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量136.6萬輛。這意味著,汽車不僅已成為青島這個工業城市第一大產業,整車產量約占全國1/20,新能源汽車更是占到全國產量的1/10。
(新一代奧迪A3就是在青島市即墨區的一汽-大眾華東基地下線)
這說明對于特斯拉第二座超級工廠落地的條件,青島早已經具備一身本領,難怪傳得最兇猛的城市就是它。目前,青島已經擁有了北汽新能源、一汽大眾、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五家整車企業,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汽車工業體系。除了青島之外,有報道稱,山東濟南市也在全力以赴爭取特斯拉在濟南選址。
· 重慶
重慶市與特斯拉在建設第二工廠方面的消息就在去年7月就已經發酵。2020年7月13日,特斯拉在中國的主要高層組團到訪重慶,包括特斯拉大中華區總裁朱曉彤、特斯拉中國區總經理王昊、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等,重慶市領導就已經與特斯拉一行人進行了會談,根據當時新聞顯示,“雙方就加快推進項目合作深入交流并達成廣泛共識”。
(于2018年5月正式投入運營的長安汽車智造工廠)
作為老牌汽車工業城市之一,目前已在重慶設有工廠的就有長安、長城、福特、現代等汽車品牌,重慶的汽車工業也正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新能源汽車將是未來重慶汽車產業的重點。但也有"知情人士"透露,重慶兩江新區將于特斯拉公司深化合作,合作項目僅僅是建立銷售中心和維修中心,暫不涉及建廠。
· ???/strong>
眾所周知,海南省明確提出2030年禁售燃油車計劃,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非常友好。9月17日,在2021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期間,海南省省長馮飛也會見了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一行。在介紹海南自貿港建設情況之余,馮飛還拋出橄欖枝,表達了“歡迎特斯拉來瓊發展”的意向。
海南省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政策最激進的省份之一,最有可能實施未來的全省“禁燃”,另外,其作為出口基地,與上海相比并不遜色,又有所區別,向印度、中東、歐洲調劑出口更加方便。但是,海南的汽車產業鏈相對并不完善,在人才以及與大陸的交通方面目前客觀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長沙
在機車以及車輛制造、零部件制造乃至設備開發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基礎優勢的長沙,也是特斯拉在華第二工廠選址的熱門城市之一。長沙工業基礎相對較好,產業鏈的組織相對方便,對應地產品在銷售到中國的內陸市場時運輸較方便。但是,在產品出口稍顯不便,并且與上海工廠的輻射范圍和路線稍有重疊。
至于其他城市,長春由于新能源供應鏈較為成熟,因此也是備選落戶地之一。另外就是是福建寧德或深汕合作區,前者有寧德時代,后者有比亞迪,配套相對完善成熟且成本低。還有沈陽、鄭州等地也都在積極爭取。
興建特斯拉工廠這個香餑餑,是幾乎所有有汽車工業基礎的城市都夢寐以求的事情,帶來的長期得益簡直難以一時半刻用文字敘述清楚,這個時候就要看當地政府能拿出多少誠意了。至于各位對于選址城市又有哪些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楊嘉臻)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