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各家公司命運不同
促銷仍將扮演重要角色
許多觀察家表示,促銷仍將在2005年美國的汽車零售市場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現在,美國汽車市場的競爭環境近乎殘酷。美國“三大”的價格戰日益激烈,特別是針對新車提供的促銷費用已經達到了“史無前例”的水平。相比之下,歐洲和亞洲品牌并沒有被促銷套得那么牢。雖然美國制造商表示要“推動鋼鐵生產、保證工廠運轉”,但在嚴格的商業環境中,這樣做難免會遭到懷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促銷對于“三大”日益萎縮的市場份額來說,起到了一定的“挽救”作用。但這只能是一個暫時的緩解行為,只要銷量下降,就要增加促銷費用,何時是盡頭?
通用、福特繼續承受來自日本品牌的巨大壓力
通用、福特已經宣布,減少2005年第一季度的產量。美國消費者越來越寵愛外國汽車品牌,特別是日本品牌。如果通用、福特不提供高額的促銷費用,他們的市場份額很快就會減少。相反,日本四大汽車公司提高了2005年在美國的產量。而且,這些制造商寧愿多做廣告以增加產品的曝光度,也不愿采用提供促銷費用這種應急的手段。通用和福特的日子更不好過了。此外,豐田多次榮登美國“汽車質量評比排行榜”的榜首,這也為日本汽車企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大眾被匯率變化和車型所擾
德國汽車制造商在美國市場的銷量很大,近幾年來,美元對歐元貶值卻給他們帶來了重創。然而,奔馳和保時捷被許多人看做是成功的典范,起碼在短期內是這樣的,他們不需要為了保證利潤而調節車價。
另一方面,大眾由于在套匯方面沒有靈活性而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大眾公司也不愿意在美國提供那些蠶食利潤的無息貸款或現金折扣,這樣不但要在每輛車上多花上千美元,還會影響到汽車的殘值。但如果不提供高額促銷費用,從競爭力的角度看,它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就會減少。弱勢美元已經令大眾的利潤大大減少,份額下降更加雪上加霜。
一般來講,如果汽車制造商認為最近兩年的匯率變動將會長期持續下去,那么他們就會增加在北美的投資,增加產量,以避免強勢歐元帶來的損失。寶馬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工廠,每年生產約15萬輛的Z4跑車和X5 SUV,占寶馬公司全球產量的15%。該公司表示還要將那里的產量翻番。大眾也已經重新規劃了其全球的排產計劃,將增加巴西和墨西哥工廠的產量。目前,大眾出口到美國的約60%的汽車都是來自那兩個國家的工廠。
此外,大眾在美國市場還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提高其競爭力并改換其老化車型的生產線。帕薩特正在美國市場上“掙扎”,它已經到了該換代的時候了,但有消息顯示,可能到2006年也不會變;第五代高爾夫于2003年末在歐洲市場銷售,但到2005年了,還沒有投放到美國市場。 相比之下,寶馬的前景似乎要好一些,全新的5系轎車繼續在美國暢銷,而新3系也將于今年在美國上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