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新基建東風,國雙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復蘇發展
早春三月,在全國面臨整體經濟下行與疫情困擾的雙重形勢下,“新基建”適時登場,透露著強烈的提振加速信號。
“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區別于傳統基建,“新基建”直指科技端基礎設施建設。在這七大領域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讓人眼前一亮,于大眾消費者而言,它直接關系著衣食住行基本需求,參與感觸手可及;于新能源汽車產業而言,東風來襲,帶來了驅散疲軟、迎接陽春的信心與憧憬;而對于國雙這樣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而言,通過數據驅動與技術賦能,讓“新基建”政策更好地惠及行業客戶、推動汽車行業轉型升級是我們此時的努力方向。
“大勢所趨,可你為什么不選擇新能源汽車?”
能源綠色化是全球堅定意志,以電池取代燃油發動機成為主要驅動力,將改寫100多年來汽車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新能源汽車代表了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也是中國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
2015年以來,在眾多正面政策的催熟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高歌猛進。反觀當下,隨著近兩年購車補貼大幅退坡,新能源汽車銷量飛轉直下,加之疫情突襲、需求疲軟的多面夾擊,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在經歷一場“陣痛”。
在由政策驅動轉向行業自驅的過程中,何為打擊消費者購車積極性的罪魁禍首?究其根本還是體系化的產品能力,硬件上如車型升級、能源續航,軟件上如智能駕駛,服務上如網聯服務、智能交互、遠程操控等。其中,能源補給與續航里程所造成的“里程焦慮”,讓現階段的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持“幣”觀望。
A:“充電樁的普及程度還不夠,不是在充電,就是在找充電站的路上。所以,請容我禮貌地拒絕。”
B: “表顯剩余里程120公里,上班來回要至少80公里,這個剩余里程究竟夠不夠用?常常會有這樣的擔憂。”
對于更便捷的能量補充、更精準的續航預測能力,市場呼聲迫切。
“新基建”發力,加強能量補給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能量補給剛需,充電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早期市場各自為戰的格局下,投入成本高、利用率低下、共享觀念淡薄的情況愈演愈烈,導致全行業陷入盈利困局。歷經浮沉曲折,充電樁行業逐漸冷卻,如今依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中的一塊短板。
根據《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的目標規劃,到2020年底,新增分散式充電樁預計超過480萬臺,其中公共充電樁50萬臺,私人充電樁430萬臺,以滿足全國5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這意味著,到2020年底,我國的車樁比基本要達到1:1的水平。而據相關行業組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實際的車樁比約為3.1:1,遠低于預期規劃,缺口巨大。
在旺盛的需求之下,“新基建”適時啟動,埋下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爆發的種子。國家政策拉動,社會資源和資金大幅投入,新能源充電樁行業再次搭上高速發展的快車,給消費者帶來了對便捷的充電新生態的無限憧憬。
黑科技加持,破解里程焦慮
除了充電困難引發的焦慮,剩余續航里程誤差大這一弊病,同樣蠶食著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信心。
新能源汽車剩余續航里程的測算一直是業界頑疾,這個數據不僅與車輛本身的電池容量、能量回收系統等有關,還會受到許多不穩定因素的影響,例如天氣、路況、載重、駕駛習慣、車內電器使用等。千變萬化的影響因子讓精確顯示剩余續航里程難如登天。如何破解?黑科技IES的誕生終于帶來了答案。
IES(Intelligent Energy System)智能能量系統是國內首款電動車能耗預測軟件,由上海汽車集團技術中心、斑馬技術網絡有限公司、北京國雙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國雙”)共同開發。IES的計算模型基于10000名電動車真實用戶、不同季節、不同路況的近1TB能耗相關的出行數據,由國雙數據科學家結合車輛自身特性,采用針對性自研的機器學習算法進行模型訓練和測試,得到了專利模型,并在多個地區、不同路況和氣候環境下,實際行駛測試了20000多公里,最終確認模型符合上線要求。并且,高真實性、準確性、通用性成為其亮點。
基于國雙設計的模型,IES系統可在車主每次行程開始前,根據導航目的地和規劃路線精準預測到達后的剩余續航里程,實際預測偏差小于10%,中短途出行情況下,絕對電量誤差約為1%個SOC。同時,系統通過智能化手段,判斷出行時的天氣、路況等信息并相應調整預測結果,給到用戶即時反饋。此外,國雙數據科學家還賦予了其學習能力,隨著用戶的使用,不斷收集用戶開車習慣等信息,實現后臺自動更新,持續提高剩余續航里程預測的精準度。
量體裁衣式的精準測算,加上持之以恒的自主學習與升級迭代,使得IES成為破解里程焦慮的定心丸,讓車主踏實出行。
如今,IES系統已經搭載在了上汽榮威MarvelX上,成為繼特斯拉和保時捷外,全球第三個搭載智能能量系統的汽車品牌。
基建“新”,則新能源汽車“興”
“新基建”之“新”,直指科技端。“新基建”與高新技術發展緊密相連,是發展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創造與滿足新需求的重要保障。
除了新能源汽車的“加油站”——充電樁赫然在列外,“新基建”所包含的5G基站建設、特高壓、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板塊,也正在與新能源汽車協同融合,不斷提升汽車智能化水平,優化用戶駕駛體驗:
· 5G基站建設將進一步加速智能網聯時代的到來,實現汽車與互聯網、交通設施的連接,讓用戶在車輛這個相對封閉獨立的空間中,也能享受更多的智能交互服務;基于地理位置信息與數據感知,為車和人精準提供越來越豐富的服務;
· 隨著人工智能應用日臻成熟,新能源汽車的駕駛輔助系統將更加完善,例如在感知層面,通過機器視覺與語音識別技術感知駕駛環境、識別車內人員、理解乘客需求;在決策層面,自動做出駕駛判斷等,無人駕駛的普及也將更加可期;
· 依托于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能源汽車行業能夠從產、銷、用等方面科學管理充電運營、建立安全監控系統,提升用戶體驗;
· 科技企業也將進一步賦能車企服務用戶。國雙正以其獨有的數據處理能力與挖掘技術,全新定義汽車行業解決方案,讓車企能夠在產品設計、營銷、車主服務、出行服務等方面,更好地將用戶需求與反饋融入研發,為用戶量身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同時,基于對工業互聯網這一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國雙正在助力汽車行業疊加智能網聯技術與共享模式,加速汽車產品與商業模式的全面改革。
可謂基建“新”,則新能源汽車“興”。被喻為本輪汽車產業變革“試驗田”的新能源汽車,在“新基建”政策的東風下,將快速彌補發展短板,迎來提速增長。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