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長安汽車 紀錄片《誰能執掌 命運之輪》華麗開篇

2022-12-12 13:50:39 作者:suzhou01

  12月11日,長安160周年官方紀錄片第三集《誰能執掌?命運之輪》如期上線。片中揭密長安汽車不斷超越自我,從一名普通跑者成為世界賽道領跑者,長安自研的“藍鯨發動機”就此一戰成名,這顆“中國心”“鯨”動世界,同時也為中國汽車市場帶來了新的思考和選擇!

  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長安重新定義中國汽車

  在中國汽車工業起步較晚的情況下,民族品牌要掌握核心技術、搶占技術制高點談何容易?對于30年前的長安而言,一個不用踩油門就能啟動的電噴發動機,已是“自主開發”的極限。但他們并不屈服于當下,在面對千里之外鈴木的強力壓制,他們組建了自己的研發小組。歷時四年,硬頂著外界的強壓,在上百個方案失敗后,長安終于突破了電噴技術,闖出一條耀眼奪目的自主開發之路。也從那一刻起,“以我為主,自主開發”成為當時長安廠里最醒目的標語。但彼時長安對整車制造一無所知,背負著“自主開發”的重任,時任長安汽車研究所試驗室主任李偉作為長安汽車第一批研究生被派往日本,開始長達兩年的學習。兩年后,大開眼界的李偉帶著整整兩箱筆記回到中國,但他眼前的長安只有兩個簡陋的實驗室,自主開發這條路究竟干還是不干?成為李偉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

  中國第一強度試驗室于2001年成立,李偉一直堅信中國制造必須有自己的創新方向,不然制造業大國之夢將難以實現。陳久長也直言,技術這個東西不是假的,國內汽車行業只有長安在搞自主開發。所以在當時的合資企業市場中,堅持自主研發,也只有長安在踽踽獨行。

  以我為主自主開發?開創自主品牌新時代

  自主開發這條路真的不好走嗎?用陳久長的話來說:長安從CM8到CV7全都是交學費了。連續四款車型的失敗,導致十幾億的損失,對于車企而言近乎是滅頂之災,面臨這么大壓力幾乎沒有喘息機會,而卻長安堅定了命運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對于這種自主開發的執著愈發引起外部的不解。此時朱華榮的一席話,讓大家醍醐灌頂——長安的第一目標不是汽車,而是如何用“以我為主,自主開發”的思想去打造自主創新體系,從而全面提升自身硬實力。

  長安在30年內,實現了數千萬款車型的跨越發展,這在中國的自主品牌中是絕無僅有的存在。2006年“奔奔”贏得市場;2009年“悅翔”引爆市場;2013年“CS75”更是驚艷海外,成為 SUV領域的領頭羊;2020年,“藍鯨”發動機橫空出世。長安自主開發的不變法則是:靠自身發展,實現競速目標。從清華實驗室的第一撞開始,長安就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并且從美國福特公司引進了 NVH的專家龐劍。在龐劍進入長安之后的三年里,他組建了中國頂尖的NVH團隊,不斷地向噪音和振動控制領域發起挑戰。如今,長安汽車憑借著技術革新,實現了逆勢而上,用自己的雙手握住了命運之輪,登上了世界的舞臺。

  只有不斷鉆研技術,才能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從根本上扭轉被動的局面。長安科技公司的技術人員在第二代產品開發過程中,通過與外企的合作不斷加深理解和實踐,逐漸承擔起了越來越多的研究工作。第三代產品的開發,使長安公司“以我為主”的生產研發任務達到50%以上,實現了從“拼成本”到“拼技術”的轉變,走上了高質量發展之路。面對日益激烈的汽車市場,長安也將開創屬于長安汽車自主品牌的新時代。

  長安超前設計打造中國品牌 助力汽車產業行穩致遠

  隨著我國汽車消費水平的提升,對智能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國的汽車產業從而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伴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快速發展,汽車工業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無論從產品的視角,還是從整個產業鏈的視角,都可以看到,智能化的發展將會給整個行業帶來空前的變化與機會。憑借技術創新,長安在中國汽車市場上占據了“智”的制高點,將更好的“人-車-生活”帶給中國的消費者。眾所周知,速度是長安汽車的王牌,但提速并不是長安唯一聚焦的中心。根據中國汽車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長安微車的自主創新策略在推動長安系列產品銷量持續增長。長安汽車在駕駛靈活性、乘坐舒適性、空間性和安全性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較大的提高,這也是為什么長安汽車長期以來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的原因。

  展望未來,長安汽車必將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給廣大消費者以更多的驚喜,為自身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長安將用自己的力量,為整個汽車工業塑造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本文導航
    熱門文章
    相關閱讀
    點擊加載更多
    ×
    国产人成亚洲第一网站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