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6輛車結果的公布,C-NCAP第一輪碰撞試驗畫上了句號。雖然從星級評定上似乎給了我們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但在每項得分和專家的評定中仍可以看出每種車型在不同方面所存在的安全缺陷。對于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作為獨立的第三方進行碰撞試驗,并對試驗過程和結果細則進行公布,各廠家又是作何反應呢? 
根據C-NCAP管理規則中的要求,C-NCAP管理中心會在4S店購車后數日內通知相關廠家,而這只算是告知而不算邀請觀摩。由于記者參與了所有18場碰撞試驗,在試驗現場每次都可以看到廠家派來的技術人員。而其中多數合資品牌更是從該品牌本土派來專門負責車身安全的專家。如法國PSA集團、日本鈴木、日產,以及韓國現代皆有外方專家來做現場觀摩和數據采集工作。由此足見各廠家不敢對C-NCAP試驗絲毫的懈怠。 而廠家對于這種全面公布結果的公開試驗究竟持何種態度呢?一位某汽車技術中心負責車輛安全的專家向記者介紹,他們很歡迎像C-NCAP這種試驗在國內開展。因為一方面大廠基本可以實現產品在品質上的一致性,也就是說今天在4S店買來拿到碰撞試驗場上的車輛,碰撞后得出的結果與廠家之前所作出的實驗結果,不會有大的出入。但相對而言,一些技術薄弱的小廠卻很難做到。所以大廠會比較支持這樣的公開試驗。據廠方的工作人員介紹,在整車產品的研發過程中,產品會經歷多達幾十次、各種標準的嚴格的實車碰撞測試或電腦模擬測試。而在上市之前還要通過國家強制碰撞標準。對于大廠商來說,C-NCAP碰撞測試更多的是對產品安全性的一次檢驗。 
試驗結果公開后,各大廠家基本上都對C-NCAP管理中心公布的結果表示了認可和尊重。并有廠商表示今后會與汽研中心保持溝通,并就此次碰撞試驗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C-NCAP的結果發布不僅是對企業與產品的衡量和考驗,而且將促進企業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安全性能。 近日,安全橙欄目的記者從一些渠道了解到,目前已經開始有一些廠家主動要求參加C-NCAP碰撞試驗。主動參與的形式僅限于為汽研中心提供車輛購置的經費,這是C-NCAP試驗規則中允許的形式。從一方面也反映出C-NCAP開始在國內的廠商之間產生影響。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航的話說,有些廠家對自己的產品很有信心,在看到主流車型都參與試驗之后,也希望自己的車型能有個星級。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太平洋汽車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擅自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一經發現,必將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