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讀書的時候,一幫朋友侃車,突然有人發問兩廂車的“兩廂”是什么意思,接著有位舍友就從A、B、C柱,雙門四門什么的解釋了一通,結果他搖搖頭說,聽不懂。結果老大來了一句:象夏利那樣的就是兩廂車;象桑塔納那樣的就是三廂車。OK,問題搞定!
國產兩廂車一路走來不容易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 這種某某車便是某某車,不經意間身邊的人已經開始傳播一種既定的概念。回想幾年前,在高端的轎車隊伍里面很難看到有兩廂車的身影,在國內市場上所能見到的兩廂車就那幾款也不由得你不去認為,兩廂車還能是什么樣子,不就這個樣子嘛。
兩廂車進入中國生產的年頭也不算短,1986年投產的夏利是國產兩廂轎車的先驅,還有后來以“富康”的名字出現的雪鐵龍ZX。按說,中國城市的用車環境與歐洲很相似,本應是兩廂車大展身手的地方,但由于歷史等多方面的原因,這種“沒尾巴的車”長期不被主流消費群接受,無法與三廂車抗爭,多被當作出租車成為街道上的點綴,在市場上顯得較為被動。
在近幾年來兩廂車市場一直在潛移默化,自2001年底私家車消費開始強勁增長以來,市場格局逐漸發生變化,兩廂車的銷售持續看好。處于10萬元級別的兩廂車屢屢推出,殘留在消費者心中的對兩廂車外型陳舊、做工粗糙、動力缺乏等觀念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兩廂車不再是“沒尾巴的車”一語的“代言人”,不是在三廂車基礎上的修訂,其設計思路是具有原創性和獨立性的。如今兩廂車更能以前衛、時尚、動感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其中以動力和操控著稱的東風雪鐵龍塞納和一汽大眾高爾夫,其手動版成為了許多崇尚駕駛的消費者的首選;而代表者著簡約、時尚的兩廂POLO和兩廂飛度,更是另眾多23-27歲之間青年白領一代格外心動。
另外上海通用選擇在04年下半年推出其兩廂車型,相比是在一年前或者更久的一段時間內,對國內的兩廂車市場做了深足的調查;蛟S上海通用認為,兩廂車在未來的幾年將會有很大的市場潛力。而通過高爾夫、POLO、FIT、派力奧等車型的市場預溫,目前對于凱越HRV來說也許正是一個出擊的大好時機。
雖然有多款車型對國內的兩廂車市場進行了一段時間的預溫,但是風險還是有的,一汽大眾高爾夫、上海大眾POLO在進軍兩廂車市時所遇到的阻力是有目共睹的。
體現在塞納身上的問題主要是在后尾不太和大眾口味,另外后座空間的相對狹小令這款在WRC中叱咤風云的跑車也有些后氣不足,當然其強勁的動力和操控性,和前排座椅的舒適性還是可以吸引不少青睞者;POLO做為一款時尚型小型車,上市以后不久便與三廂飛度展開角逐。記得三廂飛度上市時POLO車銷量突然下降,其實原因很簡單,大家都在等三廂飛度,然后再確定買哪款。包括前段時間兩廂飛度上市時,POLO的銷量也有所下挫,車市實行的是“回合戰”,04款POLO已登陸市場,04款豪華型加裝了帶遙控的中控門鎖、換裝195輪胎(原有POLO為185/60R14)、電動滑曳式天窗以及前臉的鍍鉻變化。在價格方面不升飯降,看來大家又有得選了。POLO的配件也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價格貴是優點還是缺點?從另一個角度看,配件貴了說明整車的零件質量相對較高,從這方面來說POLO也是占有一定的優勢的。
據統計,2001年國內市場上還只有9種兩廂車型,規模約10萬輛;至2004年,國內兩廂車已發展到擁有21個品種,規模增加三倍多,超過40萬輛。國內汽車廠商都把下一步放到了兩廂車上,看來兩廂車市場將有一番大戰。
走出國門你會發現兩廂的世界很精彩
兩廂車的歷史幾乎和汽車發展史一樣長。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兩廂車一直是汽車市場的主要角色。大眾甲殼蟲、奧斯丁迷你等兩廂車型不僅是汽車史上的里程碑,更是車壇常青樹,至今仍備受廣大車迷擁戴。上個世紀70年代爆發的石油危機,令體積小巧、燃油經濟性顯著的兩廂車又重新風靡市場。如今,在巴黎、羅馬、漢堡、倫敦這些人口較為稠密、街道相對狹窄的歐洲城市中,兩廂車更是大行其道。
在德國,幾乎每個家庭都會購買一輛高爾夫轎車。迄今為止,高爾夫生產了近30年的兩廂經典轎車,同時擁有世界上銷量最大的敞篷車。1974年3月2日,大眾公司正式推出了第一代高爾夫轎車,目標是代替甲克蟲成為德相車對中國人來說并不陌生了。
第一代高爾夫轎車一直生產到1983年,保持了連續9年成為德國最暢銷轎車的記錄,這只是高爾夫作為經典轎車的第一步。
1987年6月,高爾夫轎車的總產量達到900萬輛,已經成為世界最暢銷的轎車之一,每年產量達到80萬輛。
1988年6月,第1000萬輛高爾夫下線,更奠定了它世界最佳轎車的稱號。值得記念的是這一年高爾夫科拉多跑車也正式推出,裝備1.8L增壓發動機的科拉多功率為118千瓦,最高時速達到245公里/小時,成為當時性價比最高的跑車,時至今日,你甚至還可以在中國的汽車拉力賽上見到科拉多的身影。
高爾夫轎車雖然已經成了最佳緊湊型轎車的代名詞,但高爾夫發展的步伐一刻都沒有停止過。
1991年,大眾公司推出第三代高爾夫,大燈從圓形改變為扁式,造型更見精彩,充滿時代感。同年,高爾夫敞篷轎車的產量達到32萬輛,超過了前輩甲克蟲,成為世界上產量最大的敞篷車。
進入90年代以來,由于大眾公司車型品種的擴大,POLO、BORA、LUPO等型號的小級別轎車從高爾夫手中搶過了不少市場,年產量有所降低,但高爾夫仍保持著世界最暢銷轎車的稱號。1994年5月30日,又是一個里程碑,高爾夫轎車的產量突破了1500萬輛。
1997年底,大眾公司正式推出了第四代高爾夫,外形流暢動感,粗曠的線條充滿著力量,又一輛流行經典誕生了!1998年6月9日,第1800萬輛高爾夫駛下生產線,高爾夫的全球產量仍在以每年90萬輛的速度增長。2000年9月20日,具有歷史意義的第2000萬輛高爾夫走下生產線,新世紀高爾夫新的里程又開始了。
第四代高爾夫有三門和五門揭背、雙門敞篷和五門旅行車四種車身。引擎方面:1.4 1.6 1.8 1.8T 2.0 2.3 VR5 2.8V6七種汽油機和1.9 SDI和1.9TDI兩種柴油機。高爾夫轎車的底盤與來自大眾集團的另外幾款車型,如奧迪A4、寶來、斯柯達歐雅相同,由此可從側面證明高爾夫轎車同派力奧、賽歐和波羅完全不屬于同一個級別。
但向來無憂無慮的高爾夫近來卻逐漸陷入焦慮之中:法國小朋克標致307近來頻頻向高爾夫亮牌,非分之心路人皆知;幾十年來的宿敵歐寶雅特也是癡心不改,在換了一個更為炫酷的外型后繼續對高爾夫糾纏不休;法國雷諾梅甘娜、日本馬自達3、意大利菲亞特Stilo這幾年來對高爾夫一直是騷擾不斷。
大眾家族的族長們不得不召開秘密會議討論高爾夫的狀況,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系列令人不安的數字:大眾的高爾夫在過去30年里一直是歐洲銷量最好的車型,但每一代的銷量卻呈下降的趨勢。尤其是近四年來,其他跨國公司垂涎于高爾夫可觀的市場份額,紛紛推出相似車型分食市場,高爾夫車型的市場狀況呈顯著下滑之勢,年銷量已從上個世紀末89.4萬輛縮減到2003年的64.7萬輛,歐洲銷量冠軍寶座只能含淚交出,2003年9月高爾夫A5的閃亮登場也并沒有帶來期望中的銷量激增,2004年全年,高爾夫A5的銷售預期僅為60萬輛。在目前的國際兩廂車市場中,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入了掙食行列,硝煙彌漫著戰場,烏云籠罩著大地。
在歐美汽車文化發達的國家,家庭用戶選車首先注重車型的品牌和內在品質,同時還要兼顧外形、內飾工藝、動力表現、駕乘舒適性、行李箱容積、燃油經濟性、停車便利性等諸多條件,而一款在性能和配置方面能與中檔轎車媲美,在空間上又與三廂轎車相差無幾的兩廂車無疑是最好的選擇,而這也正是高爾夫和它的對手們在歐洲市場長盛不衰的最主要原因。隨著汽車文化在中國的逐漸普及,國內家用車消費者的需求也必將從外觀、內飾等淺層因素向車型品牌、駕乘感受、使用便利性等內在品質轉移,而高爾夫目前的勉力獨舞也正為日后的獨霸細分市場埋下了伏筆。
●頭號對手:標致307
標致307是高爾夫目前的頭號死敵,與206并列為標致家族復興的兩款主力車型。自2001年4月上市以來,標致307以其獨特的造型設計,良好的操控性立刻成為暢銷車型,截至2003年10月全球累計銷量超過130萬輛,共獲得過至少16項大獎,并被評為“2002年歐洲最佳年度車型”。
標致307在歐洲銷售的主要是兩廂型轎車,外形帶有明顯的廂型車痕跡,前風擋傾斜得很厲害,幾乎與發動機艙蓋連成一體,桃核型的大燈與尾燈是當前標致家族的共同特征。歐版標致30717550歐元的起步價格中已經包括空調、行車電腦和真皮方向盤,物美價廉是其最大的賣點。
Stilo衍生自英文的“style”,是菲亞特2001年底推出的擁有運動型轎車、多功能旅行車等多種車型的轎車系列。
意大利原版Stilo有3門與5門兩種款式,兩款車在外形、軸距與車寬部分大致相同,不過原廠仍強調兩款車具有不同個性。在車身尺寸上,5門款車長4250毫米、車高1760毫米,3門款車長4180毫米、車高1460毫米;由此可知,5門款以實用性為主要要求,3門款則強調駕駛樂趣與個性化。動力方面,全車有4款汽油引擎與2款柴油引擎可供選擇。在汽油引擎方面,除了1.2升與1.4升小排氣量引擎外,另有大排氣量、較偏性能取向的1.8升、2.4升5缸引擎。
●歐洲勁敵:歐寶雅特
作為歐寶旗下的最暢銷車型,雅特很長時間以來都是歐洲市場上惟一能與高爾夫分庭抗禮的車型。歐寶集團日前宣布,將在9月中下旬的第60屆法蘭克福車展上展出第3代“雅特(Astra)”,計劃明年春季上市5門款,隨后上市商旅車及3門款。新款雅特與原來相比,長、寬、高分別增加了約140毫米、20毫米及40毫米,加大了車內空間,另外還配備了附帶持續減震控制的懸架減震系統和交互式驅動系統,只需一鍵操作即可將減震器特性等切換到運動模式。另外,還采用了“自適應性前照”功能,可在光線變暗時自動亮燈。
●日本新兵:馬自達3
日本車向來很少考慮新車型與前輩之間的造型連續性,馬自達3便是最好的例證。除了中網還能看出上一代323(福美來)的痕跡外,一改老款車輕盈柔美的線條,換之以健壯強悍的形象,低俯的車頭、發達的“肌肉”和兇猛的大燈都讓人敬畏三分。
同時,新馬自達3的發動機配置也有了提高。原來1.5升的發動機通過增加可變氣門技術,最大輸出得以提高;2.0升和2.3升發動機則來自馬自達6,只是為了避免同門相殘的緣故,2.3升的最大輸出比馬自達6略有降低。
雷諾第二代梅甘娜發布于2002年夏,是雷諾旗下第一部采用雷諾—日產聯盟共同研發的C型共用底盤的車型。
第二代梅甘娜同時搭載許多全新高科技配置,安全方面如防潛滑的氣囊、轉向不足控制系統,巡航舒適性方面如全景式天窗、雷諾專屬的Keyless晶片式鑰匙,以及駕駛樂趣方面如全新的底盤。
第二代梅甘娜新車計劃行銷75國,并且以占據歐洲汽車中型車市場14%的份額為目標。雖然內飾裝配工藝尚欠火候,梅甘娜的線條可謂“石破天驚”,車尾生生地凹進去一截,其他局部例如中網、大燈的設計也都收放自如。
●另類小子:雪鐵龍C4
C4是Citroen最新推出的中型汽車,用來代替原來的Xsara,車廠希望C4的全球銷量可達150000部。C4分為Coupe及Saloon兩個版本,兩個版本的車尾設計截然不同,形成兩種不同風格,并非只是車身長短有別那么簡單。Coupe版與C4 Sport概念車除了包圍、尾翼外,基本上完全一模一樣,上揭式的“L”型行李箱門,兩盞尾燈之間一塊垂直的玻璃,上面再裝上尾翼,整體設計較為流線,相信是用來主攻年輕人的市場。Saloon版應該叫五門版,外型保留了C2、C3較圓滑的特色,是一般小家庭喜歡的類型。值得一提的是,兩個版本風阻系數都是0.28cd,在同級車中算很低的數字。
C4共有5個汽油、3個柴油版本以供選擇,汽油版容積最小為1.4公升,容積最大為2.0公升,馬力由90bhp至180bhp不等;柴油版采用3臺全新HDi機器,最大馬力由92bhp至138bhp。全部均可選配6前速手動,或者C2、C3的SensoDrive電子控制加減變速箱,除了用擋把外,駕駛者還可以用方向盤后方的F-1式撥片換擋。
奧迪公司推出新款奧迪A3,樹立了高端緊湊型運動轎車的新標準。它帶有可以輸出高達117千瓦(241馬力)強勁動力的四缸或者六缸發動機,裝配quattro永久四驅系統和新的DSG運動型自動變速箱,可進行快速的連續換擋。良好的運動性能提供了大量的駕駛樂趣,裝備和內飾再一次提升標準,在同級車里傲視群雄。
新款奧迪A3具備了A3車型的成功所需的所有因素。第二代產品帶有明顯的運動特點、極為先進的技術、以及本級別轎車中最具動感的外形設計。第一代A3轎車在1996年上市之后就立刻贏得了銷售成績的首位,而新款奧迪A3將再一次成為領導車型。
老款奧迪A3在推出時定義了一個新的細分市場--高檔緊湊型轎車,并一直都在德國國內和國際市場中占據領導地位,大量的獎項和銷售數據可以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