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
歐II標準歐III標準有何區別?
汽車排放從歐Ⅱ到歐Ⅲ,不是像歐Ⅰ到歐Ⅱ那樣技術簡單,而是上了一個臺階,需要三項技術。 首先是增加了對車輛冷啟動時排放達標的要求。實驗過程要求車輛在零下7攝氏度的低溫條件下擱置6小時以上,點火著車之后,立刻測量車輛排放,達到標準。這項技術要求是歐Ⅱ標準中沒有的。其次是在車輛的電控系統中增加了專門監測排放控制系統工作狀態的功能(OBD,車載診斷系統)。它能夠隨時監測汽車尾氣排放狀況,一旦出現超標,會做出提示。這個OBD在歐Ⅱ標準的車輛上是沒有的。第三項是針對廠家提出的,要對車載診斷系統有保修措施。在美國,要求廠家對排放系統有8萬公里的質保期,并作為汽車召回項目中的一項。
我國排放標準歷史沿革
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實施相當于歐0標準的機動車排放指令,當時我國機動車、尤其是轎車基本都是化油器車型。
2000年,我國開始實行歐I汽車尾氣排放標準,業內將這一年作為我國汽車排放標準開始與國際接軌的標志。
2004年7月,國家技術監督局和國家環?偩致摵习l布實施歐Ⅱ排放標準的指令,大量黃標車通過技術升級達到新的環保標準。
據悉2005年7月,歐Ⅲ標準將公布實施。北京、上海等城市將率先執行汽車排放的歐Ⅲ標準。
三大汽車排放標準體系
國外執行的汽車排放標準主要有歐、美、日三大體系,其中以歐洲標準應用較廣。歐洲標準也是我國借鑒的汽車排放標準,目前國產新車都會標明發動機廢氣排放達到的歐洲標準。
歐洲從1992年起即開始實施歐Ⅰ(歐Ⅰ型式認證排放限值)、1996年起開始實施歐Ⅱ標準、2000年起開始實施歐Ⅲ排放限制、2005年起開始實施歐Ⅳ。 汽車排放的歐洲法規(指令)標準的計量一般是以汽車發動機單位行駛距離的排污量(g/km)計算,以柴油機排放為例,歐洲二號標準要求柴油的含硫量為500ppm,歐洲四號標準壓縮到50ppm,歐洲五號標準進一步提高到10ppm,要求是越來越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