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巳蛇年伊始,多家車企陸續公布1月份的銷量數據,開啟新年第一輪競爭。
受去年年末銷量沖刺和春節假期車市銷售淡季影響,2025年1月的汽車消費市場整體表現不比2024年12月,但從同期來看,相較于去年1月,國內車市仍然實現了顯著增長,各品牌展現出不同的增長態勢。
比亞迪以超30萬輛的月銷量持續領跑。小鵬汽車憑借爆款車型MONA M03在時隔30個月后重返蔚小理“三巨頭”交付榜首。春節過后,隨著今年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的持續發力,國內汽車市場有望迎來新的增長,在此基礎上,多家自主品牌也在去年基礎上制定了更為激進的年銷目標。

1月,比亞迪銷量繼續領跑全國市場,全集團共計銷售新車300538輛,相較于2024年12月環比下降42%,但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49%。其中,乘用車銷售296446輛,同比增長47.5%。隨著比亞迪不斷擴大海外銷售網絡布局,1月份比亞迪海外銷量超過6.6萬輛,同比增長83.4%,取得明顯增長。

從銷量具體構成來看,比亞迪的銷量支撐仍然為王朝網和海洋網,二者共銷售278221輛新車,隨著漢L和唐L兩款新車型的上市,王朝網的車型矩陣將進一步得到充實。方程豹銷售6219輛,與競品車系長城坦克相比銷量略顯疲軟。騰勢在D9和Z9“兩架馬車”的加持下,月銷達11720輛。起售價過百萬的仰望汽車則售出286輛,對于整個比亞迪品牌的銷量來說,起到展示技術“秀肌肉”的作用。
吉利汽車的表現讓人有些意外,以266737輛的成績再創品牌單月銷量歷史新高,環比增長約27%,同比增長約25%,進一步縮小與比亞迪的差距。其中,新能源車型銷量121071輛,同比增長約84%,環比增長約9%,銷量占比達45.4%,可見在臺州宣言后,吉利汽車在新能源汽車上的轉型成果正在不斷顯現。

“多生兒子好打架”,從子品牌來看,吉利汽車品牌銷量224718輛,同比增長約30%,推出兩款純電車型的領克,1月份銷量也突破3萬輛大關,同比增長約7%,在001后再未出過爆款的極氪1月銷量為11942輛,相較去年同期出現小幅下滑。
一直保持低調的奇瑞汽車1月份全系銷量為224323輛,同比增長10.3%,實現連續6個月單月銷量超過20萬臺。其中,奇瑞品牌1月售出129553輛,星途品牌1月銷售新車5804輛,iCAR品牌在1月也取得了7853輛的成績,主攻SUV市場的捷途品牌1月銷售新車58162輛,在發布縱橫G700和自由者兩款新車型后,捷途在2025年將繼續挑起奇瑞集團銷量增長的大任。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智界R7銷量爬坡,其1月銷量已經超越了星途和iCAR,達到13000輛,成為奇瑞集團新能源汽車銷量“頂梁柱“。

長城汽車1月份銷售新車80933輛,其中,方盒子車型銷售35006輛,依舊穩居方盒子SUV銷量排行榜第一。從子品牌銷量來看,哈弗品牌1月銷量48557輛,坦克品牌1月銷量12845輛,WEY牌銷售5007輛,歐拉品牌銷售2193輛,相對冷門的皮卡品牌長城炮也實現了12321輛的成績。

總體來看,長城汽車的主要銷量還是由哈弗和坦克兩個子品牌在支撐,并且以方盒子車型為主力,然而,隨著方程豹、捷途等品牌的圍攻,長城汽車的銷量基本盤也在不斷遭受沖擊。如何在新能源大潮下,在穩固燃油車銷量的基礎上憑借Hi4-T架構推出更有競爭力的新能源車型是長城汽車在2025年需要考慮的問題。
長安汽車雖然尚未公布集團總銷量,但已有部分子品牌公布了1月份銷量。深藍汽車表現出色,1月銷量為24575輛,同比增長44.2%,隨著中大型SUV深藍S09的推出,今年深藍的銷量值得期待。長安啟源1月銷量也突破萬輛,達到10816輛。此外,主攻高端市場的阿維塔1月共售出新車8826輛,同比增長超25%。

在春節假期和“雙新”政策過渡期的雙重影響下,造車新勢力的市場格局在1月份出現了明顯變化。

憑借增程SUV連續多月蟬聯新勢力銷冠的理想汽車在1月份被小鵬汽車取代。據小鵬汽車官方公布的數據,小鵬汽車1月份共交付新車30350輛,同比增長267.9%,環比下滑17.3%。值得注意的是,小鵬汽車已連續3個月交付量破3萬臺,其中,連續2個月交付超1.5萬臺的MONA M03功不可沒,上市兩個月交付突破2萬臺的P7+的功勞同樣不可忽視,銷量平平的小鵬汽車終于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舒適圈”。

理想汽車的銷量雖然在同比和環比上均有所下滑,但仍實現了29927輛的交付成績,2025年的理想汽車將持續加碼AI領域和純電車型,隨著超充站的不斷鋪設,目前仍靠著增程這“一條大腿”走路的理想汽車,需要找到另一條推動銷量上漲的“大腿”。

去年的“黑馬”零跑汽車依舊“穩定發揮”,1月銷量為25170輛,同比增長105%,環比下滑40.8%。秉持著“好而不貴”的高性價比策略,按照2024年的增長趨勢和其在歐洲市場的正式發力,要實現年銷50萬臺的目標對于零跑來說指日可待。

“一招鮮,吃遍天”的小米汽車1月交付量再度超過20000輛,已連續4個月交付量突破2萬輛,隨著今年YU7的登場,小米汽車將補足SUV車型的空白,從目前小米汽車的態勢來看,2025年限制小米汽車銷量的最大因素可能便是產能。

蔚來汽車在1月份再次掉隊,共交付新車13863臺,同比增長37.9%,環比下滑55.5%。其中,蔚來品牌交付新車7951輛,承擔走量任務的樂道L60銷量同樣萎靡不振,僅交付5912輛。而姍姍來遲的蔚來ET9和出乎意料的螢火蟲品牌對于蔚來汽車的銷量爬升有多少幫助仍是未知數。

有華為加持的鴻蒙智行1月全系交付新車34987臺,其中問界M9售出1.25萬臺,問界新M7交付8443臺,智界R7交付1.14萬臺,享界S9交付643臺。總體來看,以SUV和增程為賣點的問界仍是鴻蒙智行的銷量擔當,智界的銷量也逐漸有了起色。除了現有的“四界”,第5界——尚界也在不斷傳出消息,鴻蒙智行作為國內科技企業與傳統主機廠合作的新產物,其銷量表現未來可期。

進入2025年,諸多車企相繼公布了全年的銷量目標,總的來看,多數車企對于2025年的目標制定持積極態度。
傳統車企方面,吉利給新能源汽車定下150萬輛的年銷目標,相較于去年的88.9萬輛上調68.7%;長安集團旗下的阿維塔將目標定在22萬輛,就其去年7.36萬輛的總銷量來看,目標增長率達199%;東風集團子品牌嵐圖汽車2025年的銷量目標為20萬輛,目標增長率同樣超過100%。
造車新勢力們的目標同樣激進。小米汽車將今年的銷量目標定在30萬輛,較去年增長122%;蔚來汽車力爭在2025年實現銷量翻倍;理想、小鵬、零跑也期望在2025年實現不同程度的銷量增長。
1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的《關于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指出,要擴大汽車報廢更新的補貼范圍,將國四排放標準的燃油乘用車也納入其中;此外,還要提高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的更新補貼標準,平均每輛車補貼金額將從6萬元增加至8萬元。步入2月份,隨著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臺,勢必將為國內汽車市場注入強勁的增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