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文章

兩年虧45.7億!朱華榮深藍成 “吞金獸”,長安還能撐多久?

燕趙車評-太平洋號
燕趙車評專注提供專業、實用的內容,涵蓋試駕評測、購車指南、用車養車技巧、汽車科技動態及行業深度分析。
+ 關注
AI選車專家

2025年4月,深藍汽車高調宣布全系車型單月交付量首次突破2萬輛大關,同比增長58%,創下品牌成立以來最佳單月業績??此仆仍鲩L58%的光鮮數據背后,隱藏著令人膽寒的真相:主力車型SL03單月銷量僅944輛,同比暴跌78.1%,環比下滑64.19%。這個曾以"超級增程"技術橫掃市場的品牌,正陷入"越賣越慘"的生死時速。

主力車型集體遇冷:深藍汽車市場根基動搖

在剛剛過去的 3 月,深藍 SL03 僅賣出 944 輛,這個曾創下 "33 分鐘破萬" 紀錄的爆款車型,如今市場存在感已弱于二線品牌。更令人擔憂的是,深藍 SL03 的價格體系徹底崩塌 ——2025 款起售價即便是降幅 12.8%,但銷量依然未能止跌。而另一款主力車型 L07(3 月銷量 3204 輛),盡管搭載華為乾崑智駕系統,卻因 偶有"智駕功能受限"等問題,用戶口碑持續下滑。

與競品對比更顯殘酷:3 月零跑汽車以 3.71 萬輛登頂新勢力銷量榜(同比增長 154.7%),理想、小鵬緊隨其后;比亞迪單月新能源銷量突破 37 萬輛(占市場近 30% 份額),吉利新能源銷量同比增長 167.2%。深藍在主流市場的份額被擠壓至 1.94%,且呈加速下滑趨勢。

深藍汽車兩年累計虧損 45.7 億,資不抵債困境加劇

根據長安汽車 2024 年年報披露,深藍汽車全年實現營業收入 372.25 億元,同比增長 43.8%,但營業利潤與凈利潤分別為 - 15.89 億元和 - 15.72 億元。疊加 2023 年虧損 29.99 億元,深藍汽車兩年累計虧損達 45.7 億元。更值得警惕的是,截至 2024 年末,深藍汽車凈資產為 - 35.03 億元,已連續兩年資不抵債。銷量增長未能扭轉虧損趨勢,暴露出成本失控與盈利模式缺失的硬傷。

產品矩陣 “頭重腳輕”:新車型難破戰略困局

深藍汽車的困局源于戰略誤判。2024 年推出的 G318 硬派越野車型,上市初期訂單達 1.4 萬輛,但后續月銷量持續下滑至千輛級,全年累計僅 8908 輛,與年銷目標 月均1萬輛相去甚遠。核心原因在于產品策略與用戶需求錯配:80% 的用戶選擇四驅空懸版,而深藍初期主推兩驅空懸版,導致產能與需求嚴重脫節。

更深層的矛盾在于產品定位與定價邏輯混亂:深藍 S05 增程版起售價 12.59 萬元,竟高于純電版。這種 “增程貴于純電” 的定價策略與市場普遍認知相悖,直接導致消費者轉向競品。此外,SL03、L07、S07 等車型價格區間高度重疊,形成 “內耗式競爭”,進一步分散了品牌資源與用戶注意力。

長安輸血續命:沒有技術護城河的 "寄生" 游戲

深藍的生存完全依賴長安汽車的技術輸血。作為長安 "香格里拉計劃" 的核心承載,深藍獲得了超級增程 2.0 技術、EPA1 全電平臺等關鍵資源。2024 年,長安集團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達 6.36%,其中相當部分流向深藍的智能化項目。這種 "寄生模式" 在短期內帶來了銷量增長,但也埋下隱患:深藍的研發費用率高達 12%,顯著高于長安集團(6.36%)及部分競品(如理想汽車 10.6%),導致連續兩年虧損。

除技術輸血外,長安的支持還體現在供應鏈端。深藍 S09 搭載的華為乾崑智駕 ADS 3.0,正是長安與華為戰略合作的產物。但過度依賴外部技術也削弱了深藍的自主創新能力 —— 其專利數量跟比亞迪相比相差甚遠,核心技術儲備不足。深藍自研的 DEEPAL AD 智駕系統僅支持基礎 L2 功能,而比亞迪同期自研的 DiPilot 4.0 已實現城市 NOA 功能全覆蓋。這種 "技術空心化" 困境,使得深藍在智能化競賽中逐漸掉隊。

生死時速:2025 年或是深藍最后的機會

面對 2025 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生死淘汰賽,深藍正進行戰略背水一戰。鄧承浩宣布 2025 年總銷量目標50萬輛(國內 40 萬輛 + 海外 10 萬輛),并計劃全系搭載 L2.5 級智駕系統(華為乾崑 ADS 3.0 與自研 Deepal AD 雙方案)。但現實異常殘酷:1-4 月累計銷量 8.78 萬輛(國內市場),僅完成國內目標的 22%。若 S09 交付后未能持續放量,深藍將面臨"斷糧"危機。更嚴峻的是,長安的耐心正在耗盡。2024 年長安新能源板塊虧損擴大至 55.9 億元,其中深藍虧損15.72億元,阿維塔虧損40.18億元;啟源、阿維塔等品牌同樣需要資源傾斜。深藍若不能在 2025 年實現全年減虧,可能面臨戰略收縮甚至被整合的風險。長安汽車 2025 年一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驟降 166.71%,進一步壓縮對深藍的輸血空間。

燕趙車評:

朱華榮曾斷言:“深藍是長安向新能源轉型的戰略命脈”。當資本耐心耗盡,這場“銷量狂歡”終將淪為新能源淘汰賽的又一聲嘆息。留給深藍的時間,或許比數據呈現的更緊迫。當深藍S09的預售價公布時,市場記住的不是23.99萬元的起售價,而是"多退少不補"的承諾。這個細節折射出品牌的極度不自信。在新能源汽車"剩者為王"的時代,沒有技術護城河的深藍,或許連成為"剩者"的資格都沒有。長安的輸血能撐到何時?答案或許就藏在2025年的銷量報表里。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感謝原作者。
131
05-04
智駕大橫評

相關車系

更多>>

相關推薦

熱門文章

|
国产人成亚洲第一网站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