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第一臺非油改電! Q4 e-tron將如何翻盤?
【太平洋汽車網 新車頻道】日前,我們從工信部獲取了一組一汽-大眾奧迪Q4 e-tron(詢底價|查參配)的申報信息。新車是奧迪首款誕生于MEB平臺的車型,與大眾ID.4為同平臺車型。從工信部公布的信息來看,新車與去年廣州車展亮相時基本上沒有區別。不過時至今日,這臺車仿佛是個“跳水高手”,濺起的水花并不多。
相比蔚來ES7、理想L9甚至是問界M5,Q4 r-tron無論是話題度、熱度,都不及國內自主品牌。作為國內豪華三巨頭BBA之一的奧迪,為何新能源之路如此坎坷?無論是奧迪e-tron、Q2 e-tron、Q5 e-tron,在路上跑的少之又少,為何在新能源大潮流之下,奧迪卻好像停滯不前?今日我們就通過剛剛申報的Q4-e-tron身上,找找奧迪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開篇之前,先來玩個找茬游戲,上圖兩車誰是大眾誰是奧迪?兩車有多少處不同?
作為傳統汽車品牌的代表,大眾與豐田都是世界汽車大廠的一哥(輪流的那種)。但是各位有沒有發現,無論是寶馬、奔馳、通用等等,都是近幾年才正式推出它們自己的純電化平臺。反觀新勢力,蔚來ES8已經邁入第五個年頭,特斯拉Model 3甚至賣了6年了。
入市太晚,份額所剩無幾,也是造成奧迪新能源目前窘境的因素之一。
當然這也并不意味著MEB平臺不夠優秀。
MEB平臺的電機方面,采用前異步電機、后同步電機。異步電機的優勢是輕量化、成本較低,不受稀土元素限制,所以不會出現退磁。同步電機的優勢是響應速度快、功率密度和峰值效率較高,可以有效提高車輛性能。
而大眾MEB平臺生產出來的車型,基本上都為后驅車型,這也與MQB等燃油車型生產平臺有別。如果同時搭載了前異步電機,則為四驅車型,當然也不排除未來將生產只搭載前異步電機的前驅微型電動車。所以MEB平臺的第一個優勢就是能快速設計出前驅、后驅以及四驅車型。
除了電機之外,MEB平臺在電池、電控方面也有較多優勢。無論效能、安全性、智能化以及環保方面,都有多項技術支持。加上大眾的成熟的工廠化體系,也是輕松實現無人化的全自動生產,在品控方面也能有效保證。更多詳細的解讀,可以點擊下方黃恒樂老師對大眾MEB技術詳細解讀的鏈接。
MEB平臺的成熟,是大眾花費4年以上研發的成果,所以時間,也是大眾入市新能源市場晚的原因之一。傳統品牌為了保證品質,保證出廠即精品,都會選擇在所有環節都成熟、都萬無一失的時候才會正式量產。而類似特斯拉等新勢力品牌,大廠們正研發一半,就先把車開賣,有問題再OTA。傳統品牌想在新能源市場搶回份額,最重要的還是要想方設法搶時間。除此之外,在營銷、智能化、研發速度等等方面,對比新勢力品牌,也有著不少差距。
此次曝光的新車申報圖和去年年底在廣州車展上亮相的車型,沒有什么變化。封閉式前臉由銀色邊框勾勒出八邊形,搭配左右霧燈區的裝飾框,類似進氣格柵造型的封閉式中網,也是奧迪e-tron系列的標志之一。而在廣州車展Q4 e-tron上看到的全新矩陣式大燈,在申報圖中并未能看到。
對比起ID.4來看,整車輪廓基本上一模一樣,但是奧迪Q4 e-tron則更老土一些,并不像一臺新能源車。相比大眾的新能源車型設計語言,奧迪一直沒有脫離這個八邊形的中網。如果奧迪在外觀方面采用更大膽、更潮流科幻的設計,或許還能增加更多關注度。
「一汽-大眾 奧迪Q4 e-tron」
「一汽-大眾 ID.4 CROZZ」
而車身側面,新車相比ID.4在車身線條、車頂以及輪轂有所區別,其他方面大體一致,相同的短懸長軸的側身比例也是MEB純電動平臺的優勢。受設計語言所限,Q4 e-tron依舊采用老式的門把手,并沒有像ID.4上的半封閉式門把手。另外,新車的車身尺寸長寬高分別為4588/1865/1626mm,軸距為2765mm,軸距與ID.4一致,但是在車長車高方面,還不如ID.4。
另外從申報信息來看。40e-tron車型將提供19寸和20寸輪轂可選,50e-tron車型將提供20寸和21寸輪轂可選,另外還提供四種輪轂樣式。ID.4同樣提供了這三種尺寸,而其他輪胎數據一樣,預計也只是輪轂方面設計不同。
至于輪胎品牌,從2021廣州車展的實拍圖來看,搭載的是馬牌的電動車專用輪胎;ID.4則是搭載固特異輪胎,Q4 e-tron的品牌更高一級。
車尾部分,該車層次分明,LED燈組采用三維立體貫穿式造型,左右兩側微微凸起,貼合整車靈動的曲線。值得一提的是,新車或將提供多個攝像頭選裝,為其實現更多輔助駕駛功能提供可能。而后保險杠、飾板以及下導流板也提供不同樣式,預計根據車型的不同而提供對應的樣式。
總體上的設計依舊萬變不離其中,尾燈的布局、甚至尾翼以及高位剎車燈,幾乎都一摸一樣。綜合上述的信息,暫時從外觀上,還無法看出為何Q4 e-torn比ID.4貴十幾萬。或許奧迪燈廠有燈光加持?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