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uattro大顯神通 冰雪試駕奧迪e-tron
在漫天白雪中坐進奧迪e-tron車內,標志性的虛擬座艙設計映入眼簾,展現出了老派豪華車企豪華感與精致感兼得的底蘊。與其它奧迪車型不同的是,e-tron上的這套內飾不僅在層次感上更為豐富,細節設計也愈發年輕化,與整車定位不謀而合。
由遠而近,我們能感受設計師精心準備的4層式的中控臺設計:第一層,是與門版頂部相接,靠近前擋風玻璃的包圍式輪廓;第二層,則以左出風口-儀表盤-中央出風口-e-tron LOGO飾條構成;第二與第三層間,以精致而細膩的木紋飾板過渡,視覺效果上可圈可點;第三與第四層則以那兩塊中控屏幕為中心,并向兩側延伸,“承包”了整車的絕大部分的人機交互操作。
同時,e-tron中控臺下方還被設計師們“偷空”,從而帶來甚至比燃油SUV更大的腿部活動空間。“賓至如歸”四字用在奧迪e-tron的內飾上,是完全合適的。我們能明顯看出,奧迪顯然是傾向于吸引老用戶無縫升級e-tron,而非吸引那幫標新立異的用戶群體。
盡管沒有浮夸的單塊巨屏、沒有以“極簡”為名而去除所有物理按鍵,沒有對燃油車用戶的使用習慣發出挑戰,這就是e-tron內飾的設計哲學。沒有學習成本,是一套優秀內飾的必需。
尺寸偏大的四幅式方向盤,采用了細膩的真皮材質包裹,實際握感偏飽滿,怎么握怎么爽的體驗令人愛不釋手。同時,3/9點位置的多功能按鍵,配合去液晶儀表盤,在功能上可圈可點,展現出了奧迪品牌一貫的水準。
一眼看下去,奧迪e-tron的全液晶儀表盤與燃油版的車型并無太大的差異,僅僅只是將左側的引擎轉速表換成了電動系統的輸出比例罷了。另一方面,奧迪的UI設計依舊是同級標桿,各項信息都在你所期待的位置出現,沒有許多車型(例如特斯拉)慣有的信息雜亂且花哨的弊病,無形中避免了駕駛員的過多分心,保證了主動安全性。
奧迪e-tron的虛擬座艙理念,致力于消滅中控臺上密密麻麻的按鍵和旋鈕,并以10.1英寸上顯示屏用于控制信息娛樂系統和導航系統;對于下方的中控屏幕來說,默認顯示的空調面板并不只是它的全部,駕駛員能通過智能手機般的操作邏輯,實現一次識別多字的連續手寫輸入,多種鍵盤輸入方式的選擇,亦顯著提升了MMI系統的人機交互效率。
奧迪e-tron首創的滑動式電子檔桿,并沒有它的外形那么復雜,依舊是熟悉的“前推R擋、后拉D擋”的常規操作。而P擋,則是單獨在側面獨立出一個按鈕,實際操作起來的手感以及便利度都是無可挑剔的,無論你是否熟悉奧迪車型,都能輕松上手。
我們實拍的這輛e-tron采用了厚實的座椅,且配備了兩組座椅記憶。實際體驗下來,該座椅的坐墊長度足夠,且對肩部的承托、腰部的側向約束尚可,相比丐版e-tron那張座椅好上了不止一點兩點。
奧迪車型多年來為人津津樂道的精致質感,自然在e-tron車型上得到傳承。即便是看似普普通通的搪塑材質,以及各處的Alcantara材質/仿皮材質,都能在摸上去的一瞬間給人愉悅的感受。
在后排座椅的舒適性上,這輛丐版e-tron的表現尚可:首先,整個后排座椅的造型是與高配車型相同的,厚實的坐墊/靠背、趁手的扶手對身體各部分的承托還算到位;其二,其坐墊的上翹角度/長度均令人滿意,且填充的材料軟硬適中,無論坐上去還是捏起來都不錯;第三,這張座椅的表面材質為細膩的真皮,軟硬程度可圈可點,在質感上完全對得起售價;第四,超低地臺的設計,令后排真正能坐得下第三名乘客。
同時,只要車主購買的不是丐版的e-tron,四驅空調令奧迪e-tron后排乘客的尊貴感得到了極大提升,用作商務接待也完全不丟份。當然了,唯一值得吐槽的是,這輛次頂配版e-tron依舊缺少了后排USB接口。
盡管e-tron的后備廂離地間隙較高,容積為600L(放倒座椅為1725L)。得益于極為平整的內部構造,實際搬運小件物品時的體驗還是不錯的,更別說電動尾門、充氣式備胎是作為標準配置出現在e-tron配置單里的。
小編曾經也像絕大多數車迷們一樣,對電動車型及電子四驅嗤之以鼻,認為它們總歸是“玩具”。
就例如e-tron沒有花里胡哨的新潮設計,在寒冷天氣下還是個“小短腿”,而且性價比不高……
但時代總需要進步。面前的這輛奧迪e-tron,憑借革命性的e-quattro四驅,在冰雪路面演繹出機械quattro所不曾比擬的優美舞姿,將電力驅動的魅力完全展現。
在電池技術實現躍進的未來,我們也是不是會回過頭來“嫌棄”起燃油車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秦子鈞)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