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CR-Z/FIT Hybrid試駕 不單只是環保
● CR-Z更適合輕松的駕駛心態
十多年前的CR-X憑借150ps左右的動力驅動八百多千克的車身,號稱“前驅小辣椒”一點都不過分。但以現今的安全標準來看,原廠已經很難在CR-Z這種尺寸的車型上面實現如此變態的輕量化了。更何況CR-Z使用的1.5L i-VTEC發動機最大功率只有83kW(114ps),就算加上電動機的10kW(14ps),本來就不應該期待會為1204Kg的車身帶來怎樣橫蠻的加速力,輕快流暢更加合情合理。
實際上路的表現也的確如此,起步反應頗為爽快,其實基本察覺不到電動機的介入。行駛模式可以在ECON(節能)、NORMAL(普通)和SPORT(運動)三種之間選擇,發動機輸出和CVT變速箱邏輯都會相應改變。綜合而言在80km/h以下區間,CR-Z的動力表現跟原廠1.8L汽油思域比較接近。
但如果猛給油門再往更高的速度進發,CR-Z的動力輸出就略顯捉襟見袖了。雖然屏幕上顯示電動機已經幫忙出力了,1.5L i-VTEC發動機也到了最大氣門開度的轉速區間,但提速的效果并不算特別明顯。按照無數次駕駛國產飛度的經驗,其實我更愿意歸咎于CR-Z使用的CVT變速箱?,F階段6速手動變速箱版本并未確定會否引進國內,要不然的話會有更加直接的動力輸出。
不過CR-Z的駕控表現還是很值得大家期待的,電動助力方向盤手感偏向中性,車頭指向相當積極,這在以彎多見稱的上海天馬山賽道里面就再明顯不過了。前麥弗遜后H型橫梁的懸掛系統,跟其他本田車型一樣以扎實為主,柔韌度就略微欠奉了。后懸掛之所以不使用多連桿,相信是為了方便放置IPU(蓄電池和控制系統)。
我在賽道上試駕的時間大概也就十五分鐘左右,所以沒有顧忌節油比賽而是放開地跑,短軸距、寬輪距和低重心的確為CR-Z帶來了不錯的操控潛力。頭重尾輕的前驅架構并沒有削弱整體的靈活性,尤其是車尾,總是毫不猶豫地跟進你的轉向動作,夠爽快的,是一臺值得細細玩味的緊湊型Coupe。
● 改裝市場早就坐不住了
好不容易等到本田重新進入緊湊型雙門Coupe領域,一眾知名日系改裝品牌當然不能放慢推出“補品”的腳步。外觀方面,御用品牌MUGEN推出了一整套包括前唇、中網、側裙、后杠和尾翼的空力配件。另外J`s Racing和Spoon都有推出類似的套件,以及相應的碳纖維發動機蓋和尾翼等等。
性能改裝方面,上述三大品牌都有推出專門為CR-Z研發的進排氣、避震、剎車等等常規升級部件。至于動力改裝方面,入門級的用戶可以選擇更換ECU電腦程式,J`s Racing就分別針對CVT變速箱和6速手動變速箱的CR-Z推出相應的升級ECU。
想要更激進動力表現的話,目前比較成熟的方案是給1.5L i-VTEC發動機增加機械增壓系統,這樣既不損害原本的混合動力系統,又可以讓整體輸出達到200ps左右。還不滿意?那只能徹底移植本田的“紅頭”引擎了,那又將是一個無底深洞。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玩Complete Car玩上癮的MUGEN,繼CIVIC MUGEN RR之后在2011年中就推出了驚世駭俗的CR-Z Mugen RR,盡管官方一再強調只是概念之作,但難保某一天會特然宣布將會限量發售。不過那一套碳纖維寬體空力套件肯定價值不菲,200ps/22.0kgm的機械增壓方案也絕非泛泛之輩。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