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文章

開年就裁4萬人,歐洲車圈人事巨震,到底該何去何從?

車聯號-太平洋號
汽車內容/測評/文化;車生活/自駕游/車展/車模
+ 關注
AI選車專家

新能源的浪潮襲來,全球汽車行業壓力重重,即便是以汽車制造聞名的歐洲車圈,也受到了不小的沖擊。

最近,關于歐洲車圈裁員的消息接踵而來,大陸、采埃孚、保時捷奔馳等知名企業都在其中。算下來,這一波裁員,估計要有近4萬人失業。

雖然有時候裁員也是一種架構優化,有助于車企發展,但是如此大規模的裁員,顯然不是正?,F象。

根據相關信息,頭部知名Tier1大陸集團計劃在2026年底前裁減約3000個工作崗位,并計劃到2027年將研發投入占比降低至10%以下。而這也是其繼2023年啟動7000人裁員計劃后的又一次大規模裁員行動。

同樣作為供應鏈企業的采埃孚集團,情況也沒有好到哪里去。采埃孚(ZF)正在考慮拆分其電驅動技術部門,計劃在2028年底前裁減德國地區的1.1萬至1.4萬名員工。

除了供應鏈,主機廠們同樣紛紛斷臂求生,其中不乏奔馳、保時捷這樣的豪華品牌。比如奔馳就計劃在 2025 年底前通過裁員 2 萬人完成 50% 的降本任務。

保時捷則是繼2024年終止1500名合約工后,再一次考慮裁員,計劃從今年開始在未來的幾年內再削減1900個崗位,調整范圍覆蓋德國全境。

可以說,在這場歐洲車圈的裁員風暴里,從供應商,到主機廠,無一幸免。電動化轉型路上,遇到些艱難險阻實屬正常,而歐洲汽車領域的這種“裁法”,或許意味著其在電動化發展上遇到了不小的問題。

即便2022年歐盟方面曾經立過一個遠大的flag,立志要從2035年起禁售會導致碳排放的新燃油車。歐洲也一直在倡導大家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推動減排。

只不過,理想與現實終究是有差距的。這么多年下來,歐洲的電動化轉型之路并沒有變得越來越順暢,反而出現了電動車在歐洲生產與銷售愈發艱難的情況。

那么,這到底是因為什么呢?為什么中國汽車行業能轉型的那么順利呢?其實,說白了,歐洲車圈主要就是兩個關鍵問題,一是群眾基礎差,二是車企沒信心。

都知道電動化轉型是趨勢,但奈何歐洲消費者不買賬。倒不是因為電動化真的不能滿足用戶需求,而是歐洲的電動車對于本土用戶來說,屬于“高消費”。比如德國,其電動車的均價差不多在7萬歐元左右,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德國聯邦政府還取消了一些補貼,用戶的購車壓力實在太大。

再加上電動車在德國用車成本也比較高,德國聯邦統計局曾經發布過一個調查數據,一個年用電量低于2500千瓦時的德國家庭支付的電價為每千瓦時45.36歐分,合人民幣每度電近3.6元,這個用車成本,和用油的區別并不大。

要知道,我國平均家庭電價為每度電才幾毛錢,在中國被當作關鍵“賣點”的成本部分,到了歐洲很多國家,反而成了一大弊端。所以,中國新能源車企轉型速度快,是有一定的先天優勢的。

而歐洲購車成本高,用車成本經濟性不顯著,,屬于“天時地利人和”全都不占,電動車推廣自然阻力重重。

根據相關調查數據,僅不足30%的歐洲消費者計劃購買電動車,其中超過半數消費者明確表示,不會購買價格超過3.5萬歐元的電動車。

用戶不積極,難以取得預期效果,車企又在一個自己并熟悉的電動車賽道競爭,電動化轉型之路舉步維艱。

一面是歐盟碳排放新規實施壓力,一面是電動化轉型的高昂投入,連帶著傳統供應鏈利潤空間也在持續壓縮,這個時候,歐洲車圈的各家企業只能迫不得已進行裁員“保命”,甚至有些車企又重新燃起了發展內燃機的想法。

首席執行官康林松曾經表示過,奔馳已經為繼續生產內燃機汽車做好了準備,甚至計劃在未來十年內對內燃機技術進行更新,還打算在 2027 年推出全新的內燃機車型陣容。

看得出來,這個曾經喊出“要在 2030 年前于主要市場全面轉向電動汽車銷售”的百年車企,信心已經所剩無幾了。

更值得關注的是,不管是斷臂求生,進行一波又一波的裁員,還是重新回到燃油賽道,對于歐洲汽車行業發展,都未必是一件好事。

一方面,供應鏈企業通過業務剝離、裁員重組等方式應對利潤下滑,的確可以短期改善財務報表。

但同樣也存在削弱長期技術儲備的風險,一旦技術儲備不足,在競爭中反而更容易被淘汰。

另一方面,現在全球汽車行業的主流就是電動化和智能化,如果德國車圈信心普遍不足,轉而回到燃油賽道這個“舒適區”,將意味著其可能會離主流趨勢越來越遠。畢竟,電動化以及軟件定義汽車(SDV)是這個時代的競爭力,如果你沒有,就很可能被時代淘汰。

所以,對于歐洲車企來說,如何快速進行電動化轉型,提升新能源技術實力非常重要。或許,奔馳、保時捷等車企也應該看看中國自主品牌成功經驗,走一走強強聯合,取長補短的路子。

2025年,全球汽車市場都將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歐洲車圈的轉型陣痛遠遠沒有結束。而接下來,是繼續裁下去,還是靈活變通,在陣痛中尋求突破口,是每一家艱難生存的企業,都應該考慮的問題。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感謝原作者。
195
02-24
智駕大橫評

相關車系

更多>>

相關推薦

熱門文章

|
国产人成亚洲第一网站在线播放